姜芸立刻点头:“没问题!我三天内一定绣好,到时候请大家来评评。”
老匠人们渐渐散去,绣房里只剩下姜芸、林晓和小满。林晓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还好大家松口了,刚才王婶拍绣绷的时候,我还以为要吵起来呢。”
姜芸笑了笑,指尖轻轻拂过绣绷上的牡丹花瓣:“他们不是故意刁难,只是太在乎苏绣了。只要让他们看到,这技术不会毁了苏绣,他们总会接受的。”
小满走到她身边,用手语比划:“我帮你绣。”
“好啊。” 姜芸握住她的手,“咱们一起。”
当天下午,姜芸带着那瓶固色剂去了省城化工厂,想和李建国商量调整一下配方,让金线的光泽更柔和些。李建国的实验室里没人,桌上摊着几张图纸,还有一本翻开的日文设备说明书。姜芸本来想等他回来,目光却无意间落在了说明书的某一页上 —— 上面用红笔圈出了一个成分名称:“桑色素”,旁边还标注了一个比例,和她之前与李建国确定的 “桑叶提取物” 添加比例,竟然有七成相似。
她心里咯噔一下 —— 这台设备是化工厂去年从日本引进的,当时李建国说 “只是普通的染料生产设备”,可这 “桑色素” 的标注,怎么会和他们的固色配方这么像?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开了,李建国拿着一个试剂瓶走进来,看到姜芸盯着说明书,脸色瞬间变了一下,慌忙走过去把说明书合上:“姜丫头,你怎么来了?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我来和你商量调整配方的事。” 姜芸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指了指桌上的固色剂,“老匠人们想看看完整的绣品,我想让金线的光泽再柔和点。”
李建国的神色很快恢复正常,接过固色剂看了看:“没问题,咱们再加点桑叶汁液的比例就行。对了,你刚才没看这说明书吧?都是日文,没什么用。”
“没细看,就是觉得上面的字挺特别。” 姜芸笑了笑,没再多问,但心里已经记下了那个 “桑色素” 的标注 —— 山崎株式会社是日本企业,这台设备又是从日本引进的,这里面会不会有关联?
离开化工厂时,姜芸特意绕到仓库门口,看到那台日文说明书对应的设备 —— 一台大型染料提取机,机身侧面印着一个小小的 logo,虽然模糊,但能看出是 “山崎株式会社” 的标志。
她心里的疑云更重了 —— 李建国是不是早就知道这设备和山崎有关?他之前说 “化学会破坏传统绣品”,后来又突然同意合作,会不会有别的原因?
回到合作社时,天已经黑了。姜芸刚走进院子,就看到张师傅站在门口等她,手里拿着一个布包。“丫头,” 张师傅把布包递给她,“这是我师父当年传下来的旧本子,里面记了些老绣法,还有一句关于灵泉的话,我觉得或许对你有用。”
姜芸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本线装的旧本子,纸页已经泛黄,上面用毛笔写着一行小字:“灵泉映桑影,水养丝魂活。”
“我师父说,灵泉的水和桑树有关,当年她修复老绣品时,会用桑叶煮水和灵泉水混合。” 张师傅看着她,“或许你这固色剂用桑叶提取物,也是冥冥中的缘分。只是这‘桑影’是什么意思,我到现在也没弄懂。”
姜芸握着旧本子,指尖传来纸页的粗糙触感。“灵泉映桑影”—— 合作社后面就有一片桑树林,难道灵泉的枯竭和桑树有关?还有化工厂那台印着山崎 logo 的设备,以及说明书上的 “桑色素”,这些线索好像都绕着 “桑树” 和 “日本” 打转。
她抬头看向夜空,月亮刚升起来,洒在合作社的桑树林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或许,要解决灵泉的危机,还要从这桑树身上找答案;而山崎株式会社,恐怕早就盯着合作社的桑树林和苏绣技艺了。
当晚,姜芸在日记本上写下这一天的经历,最后特意记下了两个疑点:一是化工厂设备的山崎 logo,二是 “灵泉映桑影” 的古训。她不知道这两个疑点会引出什么,但她清楚,这场关于苏绣的博弈,远比她想象的更复杂。而她能做的,就是守住匠心,一步步揭开谜团,护住老祖宗留下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