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 > 第130章 牌匾映晨光承责

第130章 牌匾映晨光承责(2 / 2)

这时,林晓抱着一摞文件跑进来,脸上满是兴奋:“姜姐!县人大那边回话了,‘苏绣技艺保护条例’已经被列为下个月的重点审议项目,要是通过了,以后咱们苏绣的技艺、名称,都有法律保护了!” 她把文件递过来,最上面一页印着 “苏绣技艺保护条例(草案)”,红色的批注密密麻麻,是县人大工作人员的修改意见。

姜芸接过文件,指尖拂过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以商业目的侵占苏绣非遗名称及技艺” 这一行,眼睛忽然有点发潮。她想起 104 章开发溯源系统时,招商局的人说 “影响外资引进”;想起 109 章听证会上,山崎拿出伪造的史料时的嚣张;想起那些日子,她带着绣品跑遍省非遗中心、县人大,鞋底磨破了两双,喉咙说哑了无数次。如今,条例终于要审议了,苏绣终于要有 “护身符” 了。

“张师傅呢?得让他也高兴高兴。” 姜芸抬头问。

“张师傅在里屋整理旧绣稿呢,说要把民国时期的绣法整理成手册,给年轻绣娘当教材。” 林晓笑着说,“对了,县科技站刚才打电话来,说新一批编码绣线的染料到了,让咱们下午去拉。”

正说着,张师傅拄着拐杖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个红布包,走到姜芸面前,慢慢打开 —— 里面是一根银质的绣针,针尾刻着个小小的 “苏” 字,针身亮闪闪的,看不出岁月的痕迹。“这是我师父传给我的,当年她就是用这根针,给民国时期的大小姐绣嫁妆。” 张师傅把绣针递给姜芸,“现在我老了,眼睛花了,用不上了,给你吧,你比我更能守住苏绣的根。”

姜芸接过绣针,指尖触到针身的凉意,却觉得心里滚烫。她想起 115 章听证会上,张师傅颤巍巍上台,说 “苏绣的针脚,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想起 131 章灵泉枯竭时,张师傅送来养发药方,叹 “老祖宗的手艺不能断”。这根针,不是普通的针,是一代代绣娘传下来的信念。“谢谢您,张师傅。” 她把针小心翼翼地放进公约的封皮夹层里,“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中午的时候,保安老李跑进来,说 “山崎雄一今早离开县城了,坐的是去上海的高铁,听说要回日本”。姜芸心里一动,问:“他走之前,有没有去过什么地方?”

“去过一趟废弃的山寨绣厂,呆了大概半个钟头,出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个黑色的袋子,看不清装的什么。” 老李回忆道,“还跟门口的小贩打听,问‘民国绣娘工坊的旧址在哪’,小贩说不知道,他就皱着眉走了。”

姜芸捏紧了手里的公约,心里的警惕又提了起来 —— 山崎去山寨绣厂做什么?黑色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他找民国绣娘工坊的旧址,难道是为了找更多关于苏绣的线索?她想起 101 章山崎公文包里的旧照片,想起 129 章玛利亚给的手稿照片,这些线索像散落在地上的绣线,似乎都指向一个地方 —— 民国绣娘工坊。

傍晚的时候,姜芸趁着没人,进了空间。灵泉池里的水比上次清澈了些,却在池边的石头上,多了几道浅浅的红色纹路,像极了 121 章张强病危时,她在空间里看到的反噬预警。她走到石桌前,那本民国绣娘日记突然自动翻开,停在一页写着 “巴黎有故人,绣魂藏此城” 的地方,字迹旁边,画着一朵小小的雏菊,和玛利亚手稿照片上的雏菊,一模一样。

姜芸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灵泉的水,凉意顺着指尖往上爬。巴黎的故人是谁?绣魂又藏在何处?山崎去日本后,还会有什么动作?这些疑问像丝线一样,在她心里缠成了一团,却也让她更加坚定 —— 不管前路有多少风雨,她都要带着苏绣,带着这根银针,带着所有人的期望,走下去。

她从空间里出来,走到堂屋,看着墙上的 “非遗保护示范单位” 牌匾。晨光已经落下去了,月光从窗户里照进来,给牌匾镀上了一层银辉。姜芸从公约夹层里拿出那根银质绣针,对着月光看了看,针尾的 “苏” 字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巴黎见。” 她轻声说,不是对山崎的回应,而是对自己的承诺。

窗外的风轻轻吹进来,带着桑蚕丝的软香,也带着远方的气息。这场关于苏绣的博弈,初胜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巴黎的晨光里,在那本藏着秘密的公约里,在每一根等待被绣出灵魂的绣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