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 > 第113章 御赐绣稿藏真章

第113章 御赐绣稿藏真章(2 / 2)

“张师傅,林晓,你们先进里屋,把绣稿和报告藏好。” 姜芸压低声音说,手已经摸到了门后的一根木棍 —— 那是张师傅平时用来撑门的,此刻却成了防身的工具。她摸了摸脖子上的钥匙,那是母亲留下的,和一枚小小的绣针串在一起,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让她紧绷的神经稍微冷静了一些。

张师傅和林晓连忙走进里屋,樟木箱的锁声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晰。姜芸深吸一口气,拉开了门。

“师傅,我们这儿没废品要卖。” 姜芸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目光却紧紧盯着男人的戒指。

男人抬起头,帽檐下的眼睛扫了姜芸一眼,又往屋里瞥了瞥,笑着说:“姑娘,我看你们这儿有不少老东西,说不定有不用的旧布料、旧纸张,那些我也收,给的价钱高。”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像是故意压低了嗓子。

姜芸心里更确定了 —— 这人根本不是收废品的,是冲着屋里的绣稿来的。她往门口站了站,挡住男人的视线:“我们这儿的东西都是有用的,不用卖。你还是去别家看看吧。”

男人的笑容僵了一下,手里的铁钩在三轮车上敲了敲,发出 “哐当” 一声响:“姑娘,别这么说嘛,老东西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换点钱花。我听说你们这儿有不少老绣稿,要是有的话,我可以出高价……”

话还没说完,巷口突然传来一阵自行车铃声,一个穿着米色风衣的女人骑着自行车过来,车筐里放着一本深蓝色的本子,封面上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女人看到门口的男人,皱了皱眉,停下自行车,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你在这里做什么?这附近的居民说,你已经在这里徘徊很久了。”

男人看到女人,脸色变了变,连忙说:“没什么,我就是收废品的。” 说完,推着三轮车就往巷口走,走得匆忙,车上的黑色布块掉了下来,露出里面的一个相机 —— 镜头正对着老绣坊的窗户。

女人看着男人的背影,又转头看向姜芸,轻轻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枚银色的徽章,放在门口的石墩上,然后骑上自行车离开了。姜芸走过去拿起徽章,徽章上刻着一座玻璃金字塔,标志。

她回头看向里屋,张师傅和林晓正探出头来。“没事了,人走了。” 姜芸把徽章放进兜里,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 这个女人是谁?为什么会帮她?还有那枚卢浮宫的徽章,到底是什么意思?

张师傅走出来,看着巷口的方向,若有所思:“刚才那个女人,我早上在菜市场见过,好像在跟卖菜的老人打听苏绣的事,说是什么联合国来的专员。”

联合国专员?姜芸心里一动,突然想起玛利亚的名字 —— 之前林晓提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负责非遗保护的专员叫玛利亚,难道就是她?

就在这时,姜芸的手机响了,是合作社的绣娘打来的,说山崎雄一带着一个穿西装的男人去了合作社,说是要 “参观”,态度很傲慢。姜芸挂了电话,看向樟木箱,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张师傅,林晓,听证会那天,我们就用这御赐绣稿和溯源报告,让山崎雄一无话可说。” 她把钥匙紧紧攥在手里,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还有,刚才那个男人的相机,说不定已经拍了绣坊的照片,我们得尽快把绣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张师傅点了点头,从樟木箱里拿出那卷御赐绣稿,重新用蓝布包好,又在外层加了一层防水的油布:“我把这个送到我女儿家去,她住在城外的乡下,山崎的人找不到那里。”

林晓把溯源报告折好,放进随身的包里:“我把这个带回家里,锁在我爸的保险柜里,安全得很。”

姜芸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又摸了摸兜里的卢浮宫徽章,徽章的边缘有些硌手,却让她心里多了一丝底气。她走到老绣绷前,看着那半幅 “岁寒三友”,伸手碰了碰松针的绣线,突然想起母亲曾说过的话:“苏绣的针脚,要稳,要细,更要正,只有心正了,绣出来的东西才会有魂。”

夕阳西下时,老绣坊里又恢复了安静。樟木箱空了,老绣绷上的 “岁寒三友” 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姜芸把那枚卢浮宫徽章放在老绣绷的旁边,徽章在夕阳下泛着光,和绣线上的光泽交织在一起。

她不知道未来还会有多少麻烦,山崎雄一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那个神秘的玛利亚又会带来什么变数。但此刻,看着窗外染红半边天的晚霞,她心里却异常平静 —— 只要手里握着苏绣的根,只要还有张师傅、林晓这样的人一起守护,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晚风从窗户吹进来,带着巷口栀子花的香味,老绣坊里的旧布味道和花香混在一起,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姜芸拿起那枚铜制的钥匙,轻轻放在老绣绷上,钥匙上的绣针图案,正好对着绷面上的松针 —— 那是过去与现在的呼应,也是苏绣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