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结束,办公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电脑风扇发出微弱的嗡鸣声。
李为民靠在椅背上,手指离开了那个东洋镇纸,微微交握放在桌上。他沉默着,目光深邃地望着屏幕,似乎在消化刚才看到的一切。办公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这个编码绣线……”李为民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带着探究,“技术很先进。但成本呢?推广难度?还有,王局长提到的外商顾虑……”
“成本方面,我们与县科技站合作,初期投入由合作社承担,后续可纳入非遗保护专项基金。”姜芸早已成竹在胸,语速不快却条理清晰,“推广难度,核心在于‘编码绣线’的生产。科技站的王工告诉我,这种绣线需要一种特殊的活性染料,目前只有省城化工厂能够稳定供应。我们已经接洽,对方表示可以小批量生产。”她特意加重了“省城化工厂”几个字,目光锐利地捕捉着县长秘书——一个年轻女子——在听到“省城化工厂”时,端着茶杯的手似乎不易察觉地微微一抖,眼神飞快地掠过李为民桌上的东洋镇纸,随即低下头去。姜芸心中一动,这个秘书……有问题?
“至于外商顾虑,”姜芸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李县长,真正的、有长远眼光的外商,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和品牌价值!溯源系统恰恰是为他们提供了保障!它让每一件打着‘苏绣’旗号的产品都有迹可循,杜绝假冒伪劣,这才是对‘苏绣’品牌最大的保护,也是对诚信外资最大的尊重!山崎雄一如果真心投资苏绣,为什么要害怕一个让真品更真、假货无处遁形的系统?他怕的,恐怕是以后再没法用劣质品冒充‘东洋丝绸’,借我们的苏绣名头招摇撞骗吧!”
她的话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办公室的寂静里。李为民的眉头锁得更紧了,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再次看向那个东洋丝绸镇纸,眼神复杂,里面似乎有挣扎,有权衡,也有一丝被触动的清明。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招商局王局长满面红光地走了进来,看到姜芸和电脑屏幕上定格的溯源对比图,脸色瞬间一沉。“姜芸同志?你怎么在这里?李县长,关于那个溯源系统……”他急切地开口,试图继续施压。
“王局长,”李为民抬手打断了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目光扫过王局长,最后落在姜芸身上,眼神里的犹豫渐渐被一种决断取代。“姜芸同志说得有道理。非遗保护,是文化传承的根,也是我们县长远发展的特色优势。不能为了眼前的引资数字,丢了根本。”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内线:“小张,通知科技站王工,还有非遗保护中心的同志,下午两点到我办公室开会。另外,联系省城化工厂,了解他们那款特殊活性染料的生产能力和供货周期。”
放下电话,李为民看向姜芸,语气缓和却坚定:“姜芸同志,你们的‘版权区块链绣品溯源系统’,可以先在合作社内部试运行。科技站和非遗中心全力配合技术支持和推广评估。至于招商局那边……”他瞥了一眼脸色难看的王局长,“引进外资,要选真正有诚意、尊重我们文化根基的合作伙伴。山崎株式会社那边,由招商局去沟通,明确我们的立场——保护非遗,不容妥协!”
姜芸紧绷的脊背终于微微放松了一丝,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初。她知道,这只是“试运行”,前路依然布满荆棘。山崎雄一绝不会善罢甘休,那个秘书的异常反应,还有省城化工厂……她想起科技站王工曾无意中提过,那家化工厂似乎有部分日资背景。
“谢谢李县长支持非遗保护。”姜芸微微欠身,声音沉稳,“关于特殊染料,我们会尽快与省城化工厂敲定细节,确保溯源系统顺利试运行。”
她转身离开,步履坚定。走到门口时,她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李为民正低头翻看桌上的文件,而他的手指,又一次无意识地、带着某种复杂情绪,轻轻摩挲着那个冰冷的东洋丝绸镇纸。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上面,那刺目的纹路,像一道无声的警示。
走廊里,王局长追了出来,脸上堆着勉强的笑:“姜芸同志,你看……县长也是从大局出发……”
姜芸脚步未停,只留下一句冷冷的话:“王局长,大局,是守住我们苏绣的根。根没了,再多的外资,也只是无源之水。”
她走出政府大楼,初冬的寒风扑面而来,吹不散她心头的凝重。试运行只是开始,山崎的阴影,染料供应链的隐患,还有那个秘书……新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她攥紧了口袋里的U盘,那小小的金属块,此刻重若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