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 > 第106章 溯源系统初亮相,县长堂前辨真章

第106章 溯源系统初亮相,县长堂前辨真章(2 / 2)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李县长一直沉默着,目光在视频画面、两件对比鲜明的绣品、以及姜芸那双燃烧着坚定火焰的眼睛之间来回移动。他的手指,再次无意识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轻轻摩挲了一下那个东洋丝绸扇面摆件光滑的边缘。这个细微的动作,没有逃过姜芸敏锐的观察。她知道,王副局长的话,代表了一种声音,一种只看重短期“政绩”和“外资数字”的声音。而李县长此刻的沉默,正是在权衡,在掂量。

良久,李县长终于抬起头,目光沉静地看向姜芸:“姜芸同志,你的心情,我理解。保护非遗,守护文化根脉,这是大事,是好事。你这个溯源系统,想法很好,技术也很新颖,对保护苏绣的纯正性和绣娘权益,确实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王副局长略显尴尬的脸,语气变得坚定起来,“王副局长,招商引资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更不能以牺牲我们自己的核心文化和长远发展为代价。苏绣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的优势,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发展的根基。”

王副局长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在李县长不容置疑的目光下,最终只是把话咽了回去,悻悻地端起了茶杯。

“这样吧,”李县长做出决定,声音带着一种主政者的沉稳,“姜芸同志,你们的‘版权区块链绣品溯源系统’,可以先在你们合作社内部,以及你们合作的、有意愿的绣娘范围内试运行。县里会密切关注试运行效果,包括市场反馈、绣娘意见、以及……对规范市场秩序的实际作用。”他特意强调了“规范市场秩序”几个字,目光深邃,“如果效果确实如你所说,能有力保护苏绣、提升品牌价值,县里不仅不会叫停,还会考虑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并作为我们县非遗保护和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来打造!”

这个决定,既没有完全满足王副局长“暂停”的要求,也没有立刻全盘推开,而是给了姜芸她们一个宝贵的“试运行”机会。这已是当下最好的结果。

姜芸紧绷的心弦终于微微一松,一股热流涌上眼眶。她深深地向李县长鞠了一躬:“谢谢县长!谢谢您给苏绣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走出县政府大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林晓兴奋地挽住姜芸的胳膊:“姜姐!成功了!县长同意我们试运行了!”

姜芸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欣慰的笑容。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她的手机响了,是科技站负责配合她们系统开发的工程师小周。

“姜姐!不好了!”小周的声音带着焦急,“我们刚刚在测试编码绣线的批量生产稳定性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些用于编码的特殊荧光染料,在连续绣制和后续的固色处理中,稳定性严重不足!尤其是在模拟不同温湿度环境后,荧光信号衰减得很快,有些甚至扫描不出来了!这溯源系统的基础——编码绣线的识别可靠性,出大问题了!”

姜芸的脚步猛地顿住,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心头仿佛被一盆冰水浇下。刚刚在县长办公室里力挽狂澜的底气,此刻被这突如其来的技术难题狠狠撼动。她握紧了手机,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小周,别慌,慢慢说,具体是什么情况?原因找到了吗?”

“初步分析,问题可能出在染料本身,”小周的声音充满了挫败感,“我们目前用的这种荧光染料,是市面上比较通用的类型,性能确实达不到我们长期、稳定嵌入丝线并抵抗各种环境考验的要求。我……我查了很多资料,也联系了几家供应商,他们都表示,要达到我们需要的这种高稳定性、高嵌入度、还要兼顾丝线本身手感和光泽的特殊染料,目前国内只有省城那家‘华新化工厂’有可能生产!他们有相关的专利技术和生产线!”

“省城华新化工厂?”姜芸重复着这个名字,眉头紧锁。一个陌生的名字,一个看似解决问题的关键,却像一块新的、更沉重的石头压在了心头。山崎的阴影尚未散去,技术瓶颈又横亘在前。而那个“唯一能生产”的省城化工厂,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是真正的助力,还是另一场博弈的开始?

她抬头望向合作社的方向,那里有无数双期盼的眼睛。前路,依旧迷雾重重。刚刚在县长面前赢得的“试运行”机会,此刻看来,更像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未知较量的艰难征程的开端。那特殊染料的线索,如同在黑暗中划亮的一根火柴,微弱地照亮了前路,却也映照出更深的、未知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