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 第444章 老屋的榫卯,岁月的胶

第444章 老屋的榫卯,岁月的胶(2 / 2)

走到向阳坡,果然看见棵合抱粗的老樟木,树干上有个树洞,里面塞着块红布——那是山民做的记号,说这树有灵性。父亲围着树转了两圈,用拐杖敲了敲树干,听着声音点头:“就它了。”

“爹,这树太大了,咱弄不动。”

“傻小子,”父亲笑了,皱纹里积着阳光,“谁让你砍整棵了?找个分枝就行,补个抽屉用不了多少料。”他指着树干上一根碗口粗的分枝,“这枝长得周正,没虫眼。”

林骁拿出锯子,刚要动手,父亲忽然按住他的手:“慢点锯,顺着木纹走,别伤了主干。”他的掌心粗糙得像砂纸,却带着让人安心的温度。

锯木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像首古老的歌谣。父亲坐在石头上,看着林骁忙碌,忽然说:“当年给你娘打嫁妆柜,就在这山下锯的樟木。那天也是这样的太阳,她就站在你现在的位置,说‘别太累了,差不多就行’。”

林骁手上的锯子顿了顿,阳光穿过枝叶落在父亲的白发上,像落了层雪。他忽然明白,父亲执着的哪里是榫卯,是想把那些快要被岁月磨平的日子,用木头一点点拼起来啊。

分枝锯下来时,父亲用拐杖敲了敲断面,满意地点头:“好料。”他想伸手去扶,却踉跄了一下,林骁赶紧扶住他,才发现父亲的裤脚已经被冷汗浸湿了。

“爹,我背您下去。”

“不用……”

“听话。”林骁蹲下身,不由分说把父亲背起来。父亲很轻,像捆干柴,却在他背上轻轻拍了拍:“慢点走,别摔了。”

下山的路,林骁走得很慢。父亲的呼吸喷在他颈窝,带着淡淡的药味。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背着他,走过田埂,走过石板路,走过无数个寻常的黄昏。

回到家,母亲正在门口张望,看见他们回来,赶紧迎上来:“怎么才到?我炖了排骨汤,快趁热喝。”她看见林骁背上的父亲,眼眶一红,却没说什么,只是接过工具箱,轻声道,“先把樟木泡在水里,去去木屑。”

接下来的几天,父亲坐在堂屋门口,指导林骁处理樟木。下料、凿榫、打磨,每一步都盯得极严。林骁的手被凿子划了道口子,母亲赶紧用布条给他缠上,父亲却在一旁说:“男人手上没几道疤,算什么匠人。”话虽硬,眼里却藏着疼。

抽屉补好那天,父亲用砂纸最后打磨了一遍,又上了层清漆。阳光照在新补的木料上,竟看不出丝毫痕迹。“你看,”他得意地对母亲说,“我说能修好就一定能修好。”

母亲白了他一眼,却偷偷抹了抹眼角:“就你能。”

晚饭时,林骁把那套老凿子仔细擦干净,放进工具箱。父亲忽然说:“这套凿子,以后就给你了。”

“爹,您还能用呢。”

“老了,手不稳了。”他叹了口气,夹了块排骨给林骁,“记住,修东西和过日子一样,别总想着换新的,榫卯松了就塞木楔,裂了就粘竹片,只要心还在,总有法子粘起来。”

林骁点头,看着父亲鬓角新添的白发,忽然觉得鼻子发酸。窗外的月光淌进屋里,落在那张三补两补的八仙桌上,新补的抽屉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块被岁月焐热的玉。

夜里,林骁躺在床上,听见父母在隔壁说话。母亲说:“你今天在山上是不是又不舒服了?别总瞒着。”父亲的声音很轻:“没事,看见骁儿能把榫卯做那么严,比啥药都管用。”

林骁翻了个身,望着窗外的月亮,忽然明白,所谓“修”,从来不是把坏的换成好的,而是像父亲补抽屉那样,用耐心和念想当胶,把散了的日子,一点点粘回原来的模样。

就像老屋的梁,哪怕榫卯松动,只要添上合适的木楔,照样能撑起一屋子的烟火气;就像父母的白发,哪怕添了新霜,只要还能坐在一张桌上吃饭,就还是那个让人踏实的家。

他摸了摸手上的伤疤,笑了。明天,该给那棵老樟木的树洞换块新红布了——毕竟,岁月的胶,也需要时常添点新念想,才粘得更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