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询问,这是质询,是帝王意志的绝对体现。
长孙无忌和李积浑身一凛,再无丝毫犹豫,立刻躬身应道:“臣等谨遵圣谕!陛下之言,便是天意!”
“去吧。”李世民挥了挥手,“依令行事。另,传令水军,将所有船只、木筏整理就绪,泊于岸边,但……无朕亲令,任何人不得擅自下水!”
“遵旨!”
命令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迅速在庞大的军营中激荡起层层涟漪。尽管各级将领心中充满了与长孙无忌、李积同样的疑惑与不解,但基于对天可汗近乎盲目的崇拜与严格的军纪,整个唐军大营还是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高效地运转起来。
炊烟袅袅升起,旋即又被河风吹散。将士们沉默地咀嚼着干粮,检查着弓弦的韧性,磨砺着横刀陌刀的锋刃,将马匹的鞍辔一再调整确认。一股紧张而躁动不安的气氛,在队伍中弥漫。窃窃私语声如同暗流,在严整的队列底层涌动。
“听说了吗?陛下得了天启!”
“午时三刻?真有神仙来帮咱们?”
“这辽水龙王,莫非也要听咱陛下的号令?”
“谁知道呢……万一没有……”
“噤声!陛下自有道理!”
怀疑与期待,理性与信仰,在这些普通士卒的心中激烈交战。他们抬头望向那依旧阴沉沉的天空,望向远方那如同亘古凶兽般咆哮的浑黄河水,只觉得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手心的汗水,浸湿了冰冷的兵器木柄。
时间,在一种空前压抑而焦灼的氛围中,缓慢地流逝。
巳时将至,十余万唐军已然在西岸沿河数里的高地上,列成了庞大的、肃杀的军阵。
玄甲骑兵位于两翼,人马皆覆铁甲,如同乌云压境;步卒方阵居中,长槊如林,陌刀映着惨淡的天光,沉默中蕴藏着爆炸性的力量;弓弩手居于阵前和阵后高地,箭囊饱满,弓矢上弦,警惕地指向对岸可能出现的异动。
中军大纛之下,李世民金甲赤袍,骑乘飒露紫,在一众核心将领的簇拥下,如同定海神针般矗立在一处最高的土坡上。他的目光,穿越整个军阵,死死地锁定在波涛汹涌的河面之上。
长孙无忌、李积等人紧随其后,他们的心情比普通士兵更加复杂。他们既期盼那“天兆”真的出现,解此危局;又深恐那只是皇帝压力过大产生的幻觉,最终导致难以收场的局面。他们的目光,不时地瞟向天空中太阳的方向,只觉得今日的太阳,仿佛被无形的锁链拖住了脚步,移动得异常缓慢。
对岸,高句丽的侦骑似乎也察觉到了唐军不寻常的大规模集结,人影绰绰,数量明显增多,远远地了望着这岸肃杀的军阵,充满了警惕与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