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脸上并无太多得色,他更关心的是未来:“我军粮草,尚可支撑几日?”
“回陛下,加上此次缴获,省俭用之,可支撑十日左右。”
十日?李世民心中默算,时间依旧紧迫,但已比之前宽裕了许多。
“陛下,”尉迟恭放下钢鞭,开口道,“盖苏文新败,士气低落,短期内应无力再组织大规模进攻。然,其主力犹存,退守辽水一线,凭借城池之利,恐更难对付。我军下一步,当如何行动?”
这正是所有将领关心的问题。目光再次聚焦于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走到临时绘制的粗略地图前,手指点向辽水方向:“盖苏文败退,必固守辽东城、白岩城等要塞,倚仗辽水天险,阻我东进。我军新胜,士气可用,然亦疲惫,且秦琼等将领尚未康复,不宜立即发动大规模攻坚。李积所率先头部队此刻不知道身处何方,按理说应该早就有探马回报,可……”
尉迟恭也是一皱眉:“陛下的意思是回报的探马都被敌军斩杀?可恶……”
李世民顿了顿,目光扫过众将,继续说道:“朕意,大军于此地休整五日。五日之内,一要全力救治伤患,恢复士卒体力;二要加固营垒,广布斥候,严防敌军小股部队袭扰或细作渗透;三要派出多路使者,尝试联络可能仍在周边的我军失散部队,以及……确认李绩大元帅所率偏师目前的位置与动向。”
他提到李绩,帐内众人精神都是一振。东征之初,李世民分兵两路,自率主力一路,另遣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数万精兵出柳城,向甬道进军,意在牵制高丽兵力。若能与其取得联系,两路大军形成夹击之势,则全局皆活。
“陛下圣明!”长孙无忌赞道,“稳扎稳打,联络偏师,此乃万全之策。只是……联络李大元帅,需派精干之人,穿越目前尚属混乱的敌占区,风险极大。”
“朕自有考量。”李世民目光沉稳,“此事稍后再议。当前首要,是安定军心,恢复战力。各营需严明军纪,不得因胜而骄,不得扰害当地,若有违令,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
会议散去,诸将各自回营安排事务。李世民留下长孙无忌、尉迟恭等核心几人,又详细商议了派遣联络使者的人选与路线。最终决定,挑选三名最机敏果敢的斥候校尉,各带两名精干手下,分三路不同方向,潜行寻找李绩部。
安排妥当,已是午后。
李世民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袭来,连日来的精神紧绷与体力消耗,便是铁打的人也难以承受。他正欲稍作歇息,亲兵入帐禀报:“陛下,程将军求见,说是在清理战场时,收拢了一批我军此前失散的士卒,其中……似有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