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就在阳伯雍弱冠之年,他那慈爱的老母亲忽然沉疴,一病不起。阳伯雍衣不解带,亲尝汤药,日夜守护在病榻之前。
老母亲看着儿子熬红的双眼,枯瘦的手抚摸着阳伯雍的脸颊,气若游丝地说:“儿啊…娘…怕是不中用了…你爹年迈…日后…就靠你了…”阳伯雍心如刀绞,泪如泉涌,握着母亲的手泣道:“娘!您千万别说这话!儿子就是砸锅卖铁,走遍天涯海角,也要寻来灵丹妙药治好您的病!”
然而,人力岂能回天?尽管阳伯雍竭尽全力,散尽家财延请名医,老母亲终究还是油尽灯枯,撒手人寰。阳伯雍悲痛欲绝,哭得几次昏厥过去。
这孝子为母亲守孝三年,结庐墓旁,粗茶淡饭,麻衣素服,哀思不断。三年孝满,人瘦脱了形,却更显其孝心之坚如磐石!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老母亲刚去不久,老父亲又因悲伤过度,加上年事已高,竟也一病不起!这一下,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阳家本就为给母亲治病耗尽了积蓄,如今更是雪上加霜。阳伯雍为了给父亲抓药治病,不得不变卖了仅剩的几亩薄田,只留下城外麻山脚下祖传的一小块贫瘠坡地。家徒四壁,四顾茫然,阳伯雍心中悲苦,却不敢在父亲面前流露半分,每日强颜欢笑,侍奉汤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爹在,家就在!我阳伯雍就是累死、饿死,也要保住爹爹性命!””
啪!醒木再响。
“转折来了!
这一日,阳伯雍伺候父亲服下汤药,看着父亲沉沉睡去,心中稍安。他想起麻山脚下那块坡地,虽种不出多少粮食,但总有些野菜、柴禾,聊胜于无。于是,他拿起柴刀绳索,拖着疲惫的身子,一步步向麻山走去。
时值盛夏酷暑,烈日当空,那麻山古道被晒得滚烫,蒸腾起阵阵热浪。阳伯雍走到半山腰,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正想寻个树荫歇歇脚,忽见前方不远处,几个行路的客商模样的人,正围着一棵老槐树下的石墩子唉声叹气。走近一看,原来这几人嘴唇干裂,面色焦黄,显然是渴得很了,随身携带的水囊早已空空如也。
阳伯雍见状,心中不忍。他想起自己赶路时也曾受过干渴煎熬的滋味,更想起父亲病中缺水的痛苦。一股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他上前一步,拱手道:“几位大哥,可是渴了?这麻山古道漫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水确实难熬。”
其中一人苦着脸道:“小哥说得是啊!这鬼天气,嗓子眼都冒烟了!再找不到水,怕是要渴晕在这山道上了!”
阳伯雍环顾四周,指着不远处山涧的方向说:“我记得那边山涧里似乎有泉水渗出,只是水流极小,须得耐心等待。几位大哥稍候,我去看看能否接些水来。”说罢,也不顾自己劳累,快步向山涧走去。
费了好大功夫,阳伯雍才用随身携带的一个破瓦罐接了小半罐清冽的山泉。他小心翼翼捧着瓦罐回到老槐树下,递给那几个客商:“几位大哥,水不多,大家分润分润,润润喉咙吧。”
那几个客商如获至宝,千恩万谢,轮流喝了几口,总算缓过气来。一人感激道:“小哥真是雪中送炭啊!敢问小哥尊姓大名?日后定当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