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 > 第204章 “海洋,是另一个天空。”

第204章 “海洋,是另一个天空。”(1 / 1)

就在ocA倡议在国际上面临着复杂博弈的同时,一个意想不到领域的合作请求,递到了林小一的面前。请求方,是隶属于国家的某深海研究与勘探机构——“龙宫”实验室。

“龙宫”实验室的负责人,是一位名叫赵海疆的资深海洋学家,年过半百,皮肤因长年累月的海上作业而显得黝黑粗糙,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充满了探索者的热情。他带来的合作提议,与太空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他希望“奇点”能够帮助解决深海极端环境下的可靠通信问题。

在“奇点”的会客室里,赵海疆用他带着咸腥海风般质感的声音,向林小一描述着深海的困境:

“……林总,万米以下的海底,是比近地轨道环境更严苛、更隔绝的世界。压力巨大,温度极低,完全黑暗,而且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地质和化学活动。我们现有的水声通信,速率极低,延迟高达秒级,而且极易受到洋流、地形和生物活动的影响。想要实时传输高清视频、操控复杂的无人潜航器(AUV)、或者构建海底观测网络,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眼神灼热地看着林小一:“我们关注到贵公司的‘空间蜂群’协议,在断续连通、高动态、低功耗的恶劣环境下,表现出了惊人的鲁棒性。我们就在想,这套协议的底层逻辑——那种去中心化、自组织、自适应路由的思想,是否能够移植到深海环境中来?利用水声、激光甚至可能的新型媒介,构建一个‘深海蜂群’网络?”

这个大胆的设想,让陪同会面的几位“奇点”技术人员都感到惊讶。将用于太空的协议,应用到深海里?这跨界跨得有点匪夷所思。

林小一却听得极为专注,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中飞速运转着。他想起了数字生命项目组那个“呼吸”的光团,想起了“答案不在图纸上”的哲学。技术的本质,或许真的是相通的。

“赵教授,您的想法非常有意思。”林小一缓缓开口,“但是,海洋环境与空间环境,在物理介质、能量约束、节点部署方式上,存在天壤之别。直接移植,恐怕……”

赵海疆连忙接过话头:“我们明白!我们不是要照搬,是希望能与贵公司深度合作,基于‘蜂群’的核心思想,共同研发一套适用于深海的通信协议和组网技术!‘龙宫’实验室可以提供最深的海试环境、最真实的深海数据以及我们在海洋工程方面的全部经验!我们相信,只有跨界融合,才能突破深海通信的瓶颈!”

他的语气充满了急切和真诚。深海探索,是国家经略海洋、开发资源、保障安全的关键,而通信瓶颈是卡住咽喉的那只手。

林小一沉思起来。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完全不在“火种”计划之内,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和资源。而且,深海探索的商业回报周期可能比太空更长。

但是,他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价值。这不仅是一个商业合作项目,更是一个将“奇点”核心技术应用到国家级战略需求的机会,是深化与国家层面捆绑的又一纽带。同时,挑战深海通信这个世界级难题,本身就对“奇点”的技术能力是极大的锤炼和证明。

更重要的是,赵海疆那句“跨界融合”打动了他。“奇点”的崛起,本身就是跨界思维的结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在一片寂静之中,林小一缓缓地抬起了头。此时的他眼神坚定而明亮,仿佛已经做出了某个重要的决定。他将目光投向坐在对面的赵海疆,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赵教授,您刚才所言极是。技术本就如同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鹰,其潜力不应受到任何局限或限制。无论是陆地、天空还是海洋,都应该成为它展翅高飞的舞台。 林小一站起身来,步伐稳健地走到赵海疆面前,然后郑重其事地向对方伸出右手,继续说道:广袤无垠的大海,宛如另一片辽阔无边的苍穹。它们一样宽广浩瀚,一样蕴含着无尽的奥秘等待人们去揭开;也正因为如此,这片神秘深邃的领域才更需要我们运用最为前沿尖端的科学技术前去探寻并征服。

说到这里,林小一顿了顿,接着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宣布道:在此,我谨代表奇点科技正式表示,非常愿意与贵方的实验室携手合作,一同组建起一支强大的联合项目团队,并全力以赴攻克深海蜂群通信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看看到底从高空而来的那群是否能够在深达万米之遥的海底世界里依旧翩翩起舞,划出一道道绚丽多彩且令人惊叹不已的美妙弧线!

赵海疆激动地紧紧握住林小一的手,用力地摇晃着:“太好了!林总!太感谢了!我代表‘龙宫’全体同仁,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这个合作意向的达成,标志着“奇点科技”的技术触角,从天空正式延伸向了深邃的海洋。这不仅仅是业务的拓展,更是其技术普适性和战略价值的一次重要验证。

消息在“奇点”内部传开,再次引发了热议。人们惊讶于老板的魄力和视野,也兴奋于公司技术能够应用到如此具有挑战性和战略意义的领域。

“海洋,是另一个天空。”

这句话,仿佛为“奇点”人打开了又一扇想象的大门。他们的征程,是真正的星辰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