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 > 第182章 “我们缺的不是代码,是时间。”

第182章 “我们缺的不是代码,是时间。”(1 / 2)

“烛龙之鳞”项目被列为最高优先级,代号“鳞甲”的原型开发团队几乎是从公司各个核心部门抽调的顶尖力量,在签署了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后,进入了一处物理隔离的研发基地。林小一亲自挂帅项目总负责人,国家工作组的韩博担任副总负责人兼安全顾问。

项目的启动会议上,气氛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与亢奋。当林小一将“烛龙之鳞”的构想蓝图和技术路径清晰地展现在大屏幕上时,在场的所有技术专家,无论是“奇点”的老员工还是国家工作组的成员,眼中都燃起了火焰。这是一种技术人面对极致挑战时才会有的兴奋。

然而,兴奋过后,是冰冷的现实。

硬件架构部门的负责人首先发言,他指着“烛龙”架构图中需要为“鳞甲”系统特别优化的部分,眉头紧锁:“老板,韩工。要实现这种级别的动态硬件重构和指令级行为监控,我们需要对‘烛龙’现有的微码和部分执行单元进行深度改造。这不仅仅是软件驱动层面的问题,涉及到底层电路逻辑的再设计。流片验证……周期太长,至少需要六个月,这还是不遇到重大挫折的理想情况。”

AI模型团队的负责人紧接着开口,她的面前堆满了关于威胁感知和自主决策模型的资料:“难点在于模型的‘轻量化’和‘实时性’。我们要在纳秒级的时间内,完成对海量数据流的异常检测、意图判断并生成反击策略。现有的AI模型要么精度不够,要么延迟太高。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全新的、高效的神经网络结构,并且需要海量的、高质量的攻防数据来进行训练。我们缺的不是代码,是时间。 对手不会等我们慢慢把模型训练好。”

网络安全团队的专家补充道:“反向渗透和‘投毒’反馈模块,更是走在规则的边缘。如何确保我们的反击精准、可控,不会误伤无辜,甚至引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这里的伦理和法律边界,需要极其谨慎的界定。”

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摆在台面上,每一个都像是一座需要翻越的大山。会议室里刚刚燃起的火焰,似乎被泼上了一盆冷水。三个月拿出概念验证原型?听起来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林小一安静地听着所有人的发言,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他早就预料到这些困难。如果“烛龙之鳞”那么容易实现,它也就不足以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利器了。

等到所有人都发言完毕,目光再次聚焦到他身上时,林小一缓缓站起身。

“大家说的都很对,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困难。”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壁垒高。但是,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站在这里?是因为这件事容易吗?”

他环视着每一位团队成员,目光锐利。

“不是!正是因为它难,因为它前所未有,因为它能让我们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中,从被动挨打转为拥有战略威慑的能力,所以我们才必须把它做出来!”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时间”两个字上画了一个圈。

“时间是不够。所以,我们不能用常规的研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