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疾风”芯片的首次流片,定在一个凌晨。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攻坚的成果检验,更承载着“奇点科技”在绝境中撕开一道口子的全部希望。
林小一推掉了所有非必要的日程,亲自坐镇在研发中心的远程监控室内。巨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位于几百公里外,国家级芯片制造厂“华芯国际”洁净车间里,光刻机运转的状态数据,以及“疾风”芯片晶圆生产的初步良率报告。
李明和他的核心团队成员,更是几天几夜没合眼,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每一个参数波动,如同等待新生儿降生的父亲。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极度疲惫和高度兴奋的紧张气氛。
“光刻层数过半,关键尺寸控制稳定。”
“蚀刻工序完成,初步电镜扫描显示结构清晰。”
“离子注入参数正常……”
每一项工艺步骤的顺利通过,都让监控室里的气氛稍微松动一分,但随之而来的是对下一环节更深的期待和担忧。芯片制造,如同在纳米尺度上雕刻一座极其复杂的城市,任何微小的瑕疵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天色由暗转明,又渐渐染上黄昏的色彩。
终于,在历经二十多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屏幕上传来了最终的消息:“晶圆下线,初步功能测试……通过!首轮良率……符合预期!”
“成功了!”
“我们做到了!”
监控室内,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平日里沉稳的工程师们此刻像孩子一样互相拥抱,用力拍打着彼此的后背,不少人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不仅仅是一颗芯片的成功,这是他们在巨头封杀下,用智慧和汗水硬生生闯出来的一条生路!
李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人几乎虚脱般靠在椅子上,但脸上却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他看向林小一,用力地点了点头。
林小一也笑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带着巨大释然和自豪的笑容。他走上前,拿起内部通讯麦克风,他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了整个“奇点科技”园区,传到了每一个在岗位上坚守的员工耳中。
“各位‘奇点’的战友们,我是林小一。”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就在刚才,我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火种·疾风’芯片,首次流片——成功了!”
园区内,无论是正在写代码的程序员,还是在调试设备的工程师,或是在处理文件的行政人员,都在这一刻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屏息聆听。
“这颗芯片,性能对标国际主流中端产品!它可能还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但它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是在我们被扼住喉咙时,靠自己挣出来的一口气!”林小一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感染力,“这证明了一点:封锁,锁不住我们的头脑!打压,压不垮我们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