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晴也从书中抬起头,看向林小一,眼神清澈而温暖,没有说话,只是对他微微笑了笑,那笑容如同窗外的阳光,和煦而安静。
顾言则推过来一个平板,上面显示着一套他设计的复杂物理模型模拟程序:“看看这个,我根据你上次提到的那个‘分布式节点协同算法’的思路,改进了我之前那个模型的底层逻辑,稳定性提升了百分之二十。感觉你的思路,在很多领域都能跨界应用。”
林小一有些惊讶地接过平板,仔细看了起来。顾言不愧是顶尖的学霸,举一反三的能力极强,将他随口提过的一个用于设备互联的算法思想,巧妙地应用在了物理仿真上,并且做出了卓有成效的优化。
几个人就这样,喝着茶,吃着点心,话题从天马行空的科学猜想,到学校里老师的趣事,再到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模糊憧憬……没有商业竞争的硝烟,没有技术攻坚的压力,只有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纯粹的思想碰撞和轻松闲谈。
林小一大多数时间在听,偶尔才会插几句话,但他感觉很放松。这种不需要伪装、不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状态,对他而言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他不再是那个运筹帷幄、背负着整个公司命运的“林总”,他只是林小一,是这个小团体中的一员。
期间,苏晚晴将看完的书合上,起身活动了一下,走到林小一身边,轻声问:“那块石头,还好吗?”
林小一愣了一下,随即想起她送的那个画着扁舟微光的鹅卵石。他点点头:“嗯,放在办公室桌上了。”那是他在感到压力巨大时,会下意识摩挲的东西,能让他迅速平静下来。
苏晚晴闻言,脸上露出一个浅浅的、满意的笑容,没有再说什么。
黄昏时分,聚会结束。几人互相道别,约定年后有空再聚。
林小一走在回家的路上,冬日的寒风吹在脸上,却并不觉得刺骨。脑海中回响着伙伴们毫无保留的支持和关心,心中一片暖意。
家,永远是最终的港湾。推开家门,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母亲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脸上是温柔的笑意:“回来啦?汤快好了,先去洗手。”父亲林大山正坐在沙发上,看着新闻,见他回来,也只是憨厚地笑了笑,指了指厨房:“你妈念叨一下午了,就等你回来喝汤。”
没有追问公司近况,没有施加任何压力,只有最平常的关怀。这就是他的父母,或许无法在事业上给他太多帮助,但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为他构建了一个绝对安全、温暖的避风港。
坐在餐桌前,喝着母亲精心煲制、火候恰到好处的汤,听着父亲絮叨着今天开车遇到的趣事,林小一感觉浑身的疲惫都被这浓浓的烟火气洗涤干净。
他知道,外界的风雨不会停歇,前路的挑战只会更多。但只要有这片宁静的港湾在,有那群伙伴的支持在,他就有无穷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一切。
夜晚,他回到书房,并没有立刻投入工作。他拿出纸笔,开始梳理下一步的思路,笔尖沙沙作响,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港湾的宁静,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地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