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火种燎原(1 / 2)

“环宇科技”的全球生态链封杀,如同冰冷的铁幕轰然落下,将“奇点科技”隔绝在主流技术生态之外。最初的恐慌和混乱过后,在林小一钢铁般意志的统领下,公司如同一台进入极限运转模式的战争机器,开始了悲壮而决绝的突围。

“基石计划”被提升至最高优先级。原本只是作为战略备份的RISc-V自研核心和轻量级安全操作系统,此刻成了生死攸关的救命稻草。李明带领着核心研发团队,搬进了安保等级更高的独立研发中心,几乎与外界断绝联系,开始了疯狂的攻坚。没有最新的EdA工具,他们就使用开源替代品,甚至自己编写必要的脚本和插件;没有AR的技术支持,他们就一头扎进浩瀚的开源社区和学术论文中,自己解决微架构设计的每一个难题。

过程极其艰苦,进展缓慢得令人绝望。但每一天,都有微小的突破在发生。一个功耗优化指令的模拟通过,一段关键驱动代码的稳定运行,都让研发中心内爆发出短暂的、压抑的欢呼。

与此同时,周文斌领导的商务和公关团队也在多条战线上奋力搏杀。对外,他们不断发声,控诉“环宇科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争取舆论和监管的同情。对内,他们全力稳定供应链,寻找那些同样对巨头垄断不满、愿意在夹缝中与“奇点”合作的国内元器件和软件供应商。一些此前持观望态度的国内厂商,在“奇点”展现出的顽强斗志和民族情绪加持下,开始谨慎地伸出援手。

赵磊则敏锐地抓住了“破晓”项目理念在封杀背景下凸显的价值。“去中心化、数据主权、开放生态”——这些口号在巨头筑起高墙的时刻,显得格外具有吸引力和叛逆精神。他通过精心策划的内容,将“奇点科技”塑造成对抗技术霸权的“叛逆火种”,在特定的开发者社群和关注科技伦理的用户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然而,现实的困境依然严峻。“天工”的海外销售几乎停滞,国内销售也因未来系统兼容性的不确定性而受到严重影响。公司的现金流承受着巨大压力,股价在经历最初的暴跌后,一直在低位徘徊。每一天,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

就在这内外交困、压力达到顶点的时刻,林小一接到了来自“铸盾”项目军方对接人雷大校的加密通讯。这一次,雷大校的语气不再是评估时的严苛,而是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林总,你们遇到的情况,我们了解了。”雷大校的声音平稳,“‘磐石’系统在部队试用反馈良好,表现出了极高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我想强调的是,对于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有骨气的企业,国家不会坐视不管。”

没有明确的承诺,但这句话本身,就是一颗定心丸。几天后,一笔来自某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注资,以极其高效的方式进入了“奇点科技”,解了燃眉之急。同时,在军方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几家拥有深厚技术积累的国有研究所,开始与“奇点”在特定基础软件和芯片制造工艺上,进行秘密的技术交流和协作。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这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奇点科技”在这场不对称的战争中,找到了最强大的后盾和最可靠的盟友。公司的士气为之一振!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基石计划”迎来了第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李明在加密视频会议中,向林小一展示了一块比指甲盖略大的芯片实物,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小一!我们……我们成功了!基于RISc-V指令集、完全自主设计的‘火种一号’测试芯片,第一次流片……成功了!基础功能测试全部通过!”

屏幕上,那块小小的芯片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它可能性能还远不及市面上的主流产品,但它代表着从无到有的突破,代表着在封锁的铁幕上,硬生生凿开的第一道缝隙!

“操作系统内核的移植也基本完成,虽然还很简陋,但已经在‘火种一号’上成功跑起来了!”李明补充道。

这一刻,林小一紧绷了数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的、带着疲惫却无比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最危险的阶段过去了。“奇点”没有在封杀中倒下,反而在绝境中,孕育出了属于自己的、最原始的根技术。

“辛苦了,明哥!辛苦了,大家!”林小一的声音有些沙哑,“但这只是开始。我们要让这‘火种’,形成燎原之势!”

他立刻下达新的指令:

集中力量,优化“火种一号”的设计,提升其性能和能效,为目标明确的下一代产品做准备。

加快轻量级操作系统的生态适配,尽快让“天工”的核心应用能够迁移到新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