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犹豫了一下,摇头。
李骁点头,没再说话。
帐外传来脚步声,是辎重队长进来汇报。他说雨后土松,车辙太深,且备用骡马确实未前置,预案里也没写明应急调度路线。
“记下。”李骁说,“三项非战斗减员风险点:运输效率、野战医疗响应、夜间通讯延迟。全部汇总成册,明日晨会通报。”
夜幕降临,军营灯火渐次亮起。
李骁仍坐在帐中,面前沙盘上插着代表各部队的小旗。他盯着那条红色补给线标记,久久未动。
观演使节们陆续离开营地。走到辕门外,其中一人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连绵的灯火。
“此非昔日流民之师矣。”他说。
同伴没接话,只是紧了紧肩上的斗篷。
营帐内,李骁拿起一份文书翻看。是刚刚送来的各地驻军物资库存表。他看到豫州仓库存粮充足,但缺少防潮木架;润州有新造的双轮运车三十辆,尚未配发使用说明。
他放下文书,伸手摸了摸桌角的一块铜铃木牌——那是李瑶前几日派人送来的新型联络装置,据说能远程感应位置。他试了几次,确认信号稳定。
这时,一名传令兵掀帘而入:“将军,楚南急报。”
“念。”
“楚南三县完成女子文馆筹建,报名人数超预期,现有教习不足,请求增派师资。”
李骁听完,把文书放在一边。他知道这事该由政事堂处理,不在他的职责范围。
但他还是多看了一眼。
片刻后,他对传令兵说:“回一封信,就说军校今年结业的学员中,有十二人识字通算,可调去任教。”
传令兵应声而去。
帐内重归安静。
李骁站起身,走到帐口,望向演武场方向。白日里的脚印已被清扫,地面平整如初,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可他知道问题还在。
他转身回案前,提起笔,在新的一页纸上写下:“查全军保障体系,自即日起。”
笔尖顿了顿,他又加了一句:“优先核查雨季运输预案。”
窗外风起,吹动帐帘。烛火晃了一下,映出他半边侧脸。
他没有抬头,继续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