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愿意接单。”茶叶商表态,“只要运输有保障,每月可供应五千担精茶。”
李瑶拿出最后一份文件:“那就签这个。《跨州通商盟约》,五家联合发起,以后统称‘九洲行会’。原则很简单——五不限:不限运量、不限品类、不限定价、不限周转、不限结汇。”
崔嫣然笑着补充:“执事人选你们自己推举,选个公正的老行家就行。朝廷不插手日常管理,只负责维护秩序。”
半个时辰后,五枚印章按在纸上。
银票转交,第一批订单确认。闽越盐商临走前回头问:“这银行……真是独立运作?”
“钱进了银行,连我父亲都不能强提。”李瑶说,“账目每月公开,接受三方审计。”
那人点点头,没再说什么,跟着其他人走了出去。
堂内只剩她们两人。
崔嫣然轻轻呼出一口气:“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李瑶翻开另一叠文书:“还不算完。刚才情报网送来最新商道风险图谱,西南三州仍有盗匪活动,两个仓储点需要重建。另外,南方七处关卡还在私设名目收费,得派人去查。”
她提起笔,在地图上圈出几个位置:“明天就得派巡查组下去。不能让地方坏了大局。”
崔嫣然看着她写下的名字:“你要亲自盯?”
“这些事,早一天解决,商路就能早一天畅通。”李瑶头也不抬,“李骁在前线拼杀,我们在这里,也得把该做的事做完。”
外面天色渐暗,政事堂的灯一盏盏亮起。文书堆满了长桌,新的商情快报不断送来。李瑶批完一份,放下笔,端起凉透的茶喝了一口。
门外又有脚步声。
一名文吏抱着厚厚一摞信函进来:“各地商会回函到了,都在问什么时候能拿到商引样本。”
李瑶接过最上面那封,拆开快速浏览。是江南一家绸缎庄写的,说愿以五百匹云锦为首批供货,只求尽快开通备案通道。
她提笔写下批复:“准予登记,三日内发放商引,优先安排护送队列。”
文吏接过纸条正要走,又被叫住。
“等等。”李瑶从抽屉里取出一块铜牌,“把这个交给巡查组带队的人。见到不作为的地方官,直接收权,不必请示。”
铜牌落在对方掌心,发出一声轻响。
堂外,夜风穿过廊柱,吹动檐下的灯笼。火光晃了一下,映在李瑶的脸侧。她低头继续看下一份文书,手指翻页时,袖口露出一道旧墨痕,像是很久前留下的。
她没在意,只问了一句:“下一个议程是什么?”
文吏答:“户部请示,是否允许民间钱庄接入大晟银行结算体系。”
“准。”她说,“但必须登记资本,公布存贷比例,违规者永久吊销牌照。”
话音落下,她抬起眼,望向门外漆黑的宫道。
远处传来更鼓声,二更已过。
案头的灯芯跳了一下,烧出一点黑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