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起朱笔,在每个点旁标注风险等级。峡谷最安全,但视野受限;河滩开阔,容易暴露;木桥破坏效果最好,但也最容易被发现设防。
她刚放下笔,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文书官急步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到的情报。
“公主,北方斥候回报,那支旧朝部队昨夜扎营时,发生了争粮事件。”
“说清楚。”
“他们的民夫和叛乱残余的运粮队在路口碰上,双方都不让路。后来有人动手,死了两个民夫,粮车翻了三辆。”
李瑶盯着地图,没说话。
这不只是争粮。这是信任崩塌的开始。
她转身走到案前,翻开最新的兵力布防图。李骁主力仍在太行主道牵制敌军中军,无法分兵。都城禁军已全部调动,只剩五千预备役守城。
她需要一支精锐小队,能在两天内抵达北岭,执行一次精准打击。
她提笔写下几个名字,都是曾参与过特种行动的老兵。然后她调出家族空间的机关图谱,找到一款小型爆破装置的设计图。这种装置由李晨改良,体积小,威力足,可远程点燃。
她下令工部连夜组装二十具,配发给突击小队。同时要求锦衣卫提供敌后地形细节,特别是水源位置和风向变化规律。
一切安排妥当,她坐在灯下重新整理情报。她把所有相关文书按时间顺序排列,从最早的一次异常运粮记录开始,到最后“影七”的密报结束。
她将这份完整的卷册放入特制铜匣,锁好,放在案首最显眼的位置。
“若陛下或太子前来议事,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交给他们。”她对内务司长史说,“不要等我开口。”
长史点头退下。
屋外天色微亮,晨风穿过窗缝,吹动桌上的纸角。她站起身,走到窗前。远处宫墙轮廓渐渐清晰,鼓楼还没敲晨鼓。
她昨晚没合眼,但脑子很清醒。
这场仗打得久,耗得多。很多人以为胜负取决于谁的兵多,谁的武器强。但她知道,真正决定结局的,往往是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比如一条没人注意的小路,一辆破损的粮车,或者一个躲在山洞里的密探。
她回头看了眼铜匣。
里面装的不只是情报,是反攻的钥匙。
她坐回案前,打开一本空白册子,开始写作战建议书。刚写下第一行字,桌上机关铃又响了。
这次是短促两声。
紧急回信。
她起身走过去,取出竹管,抽出纸条。
上面写着:押运将领为原禁军校尉孙越,今日午时换防,右翼空档半个时辰。粮队预计申时经过木桥,护兵八十,无弓手。
她看完,把纸条凑近烛火,看着它烧成灰。
然后她提起朱笔,在地图的木桥位置重重画了个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