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独自站在廊下。他抬头看了看天。云层厚重,不见星月。
他回到殿内,从乾坤万象匣中取出一块青铜残片。这是早上送来的,来自西州一座废弃道观。上面刻着半个蛇形纹,和玄清宫的图案能拼在一起。
他把残片放在桌上,又拿出另一块。这是南陵发现的,边缘有烧灼痕迹。
两块拼合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刻痕。中间缺了一块。
他还差一块。
只要凑齐三块,就能确定祭坛的核心位置。
他正想着,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小吏匆匆进来,双手呈上一只木盒。
“工部刚送来的。”小吏说,“关于玉镯的解析结果。”
李震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张图纸,画着玉镯内部结构。旁边附着一行字:
“非装饰物,为远程触发装置。每七步轻摇一次,可激活预设机关阵列。频率与铜铃阵同步,疑似为总控枢纽之一。”
他看完,把图纸收进匣中。
这时,李瑶派人送来最新情报:崔元朗在青州露面,身边随行者中有两名曾任职昭武司的旧官。
线索开始收拢。
他提笔写下一道密令:命锦衣卫即刻监视崔氏旁支所有成员,重点排查其近三个月内的书信往来与资金流动。
令发出去后,他坐在灯下,久久未动。
与此同时,李瑶回到官署。她打开密柜,取出一份空白名册。这是她私下建立的“新政受益者名单”,里面有三千多个名字,来自全国各地。
她翻开第一页,圈出十个最活跃的乡绅。这些人曾在饥荒时接受过官府救济,子女读过新办的学堂,家中田亩因改良农具增产三成以上。
明天一早,他们的公开信就会贴满街头。
她又调出另一份名单——东宫旧党关联人物。其中有六人最近购买了大量药材,名义是“施药济民”,但沿途并无疫情报告。
她提起笔,在其中一人名字上画了个叉。
这个人,可以先动。
她写完指令,交给等候在外的密使。
“送去工部机关司,让李晨立刻分析玉镯原理。另外,通知北境三州,凡是地下发现青铜残片的村落,立即封锁,不准任何人进出。”
密使领命而去。
李瑶揉了揉眼睛,重新翻开那份皮卷拓片。十二根柱子,十一处标记已有线索,只剩最后一根。
她盯着“玄清宫”三个字,忽然想到什么。
她起身走到墙边,拉开一道暗格,取出一本旧册子。这是李毅早前提交的战报汇编。她快速翻到玄清宫之战那页。
“敌首领肩戴玉镯,行走时与铜铃共振。”
她对照图纸,发现玉镯的震动频率恰好能匹配十二柱中的第七柱。
也就是说,那个人不仅携带控制器,还亲自参与了仪式启动。
她立刻提笔写下新令:调集所有参战士兵回忆敌方首领特征,尤其是服饰、动作习惯、口音特点,汇总后交由锦衣卫画像通缉。
笔尖划过竹简,发出沙沙声。
窗外,巡卫换岗的脚步由远及近。
她停下笔,抬头看向黑暗中的屋檐。
一场看不见的网正在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