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两日,毫无回应。
第三日深夜,她正伏案整理各地税册,忽觉指尖微热。空间系统轻震,一条加密讯息浮现:
【玉门方向,绿黄交错三次,继而转为红蓝短闪。附言:牧民言,铁木真残部遣使赴西域小国,欲以牛羊换铁器,已有两批私锻兵器运抵边界。】
李瑶立即起身,点亮案前油灯,铺开地图。她用细炭笔在玉门关外画下一圈,又沿黑水河流域标出三个可疑据点。随后取出《边讯密文》对照,确认“红蓝短闪”代表敌方轻骑集结,规模约三百上下。
她提笔疾书,将情报整合成册,题为《边境异动初录》。正文分三部分:一是近期异常流动记录,二是信号灯与密信双重验证过程,三是初步判断——蛮族意图打通商路,重建武装力量,威胁不在眼前,而在三月之内。
写毕,她将卷宗封入漆匣,外贴火漆印。只需明日朝会,便可呈交御前。
但她未歇息,反而再次打开机关图谱,翻至“远程通讯”章节。现有陶管灯虽快,仍受限天气与地形。若能在更高处设立固定了望点,配合飞鸢传信,或许可将响应时间再缩一日。
正思索间,窗外传来轻微叩响。
她抬头,见一名锦衣卫立于檐下,手中捧着一只竹筒。这是皇城司特制密件容器,唯有紧急军情方可启用。
她起身推窗。
“李指挥使亲发。”锦衣卫低声,“来自北境前线,一个时辰前送达。”
她接过竹筒,拆开内信。墨迹潦草,却是李骁亲笔:
“昨夜斥候回报,敌营篝火数量骤增。非战备状态,似有集会。另,俘获一名走私铁匠,供称曾为蛮族打造弩机部件。详情待查,务必加强耳目。”
李瑶默然良久,将信压入案底。
她重新提起笔,在《边境异动初录》末页添上最后一行字:
“建议即刻启动‘药童’深度渗透计划,目标:查明铁器来源、运输路径及合作部落首领姓名。执行人:玉门线丁五,幽州线丙八。”
落笔时,烛火跳了一下。
她吹熄灯芯,屋内陷入半暗。唯有漆匣静静置于案首,像一块沉入水底的石头。
远处传来打更声,三更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