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嘴角微动,终于迈步向前。走到殿门口,他停下,隔着门缝望进去。
太子正伏案书写,笔尖不停。烛火映着他侧脸,轮廓分明。案头堆着十余份奏本,最上面一张写着《劝农谕》三字。
李震静静看了片刻,转身离去。脚步很轻,未曾惊动任何人。
***
文渊阁内,李瑶接过内侍递来的手谕,展开一看,唇角微扬。上面是太子亲笔批示:“税务巡查使人选,由文渊阁会同户部共议,三日内具名上报。另,青州教案同步跟进,师资调配优先保障。”
她提笔在簿册上勾了几处,唤来属官:“把北方九州的学田划拨进度再核一遍,青州列为重点督办。”
窗外传来钟声,已是申时。
***
医馆药房,苏婉翻看着一叠新印的《庶民识字课本》。纸张粗糙,但字迹清晰,每页旁都配有简单图样。她指着其中一页问身旁医女:“这‘煮沸饮水’四字,村妇能认得吗?”
“学堂试讲过,配合图画,八成以上能懂。”
这时,一名小宦官匆匆进来,低声禀报朝会结果。
苏婉听完,合上书册,轻轻抚了抚封面,低声道:“他懂了。”
***
城外校场,鼓声隆隆。李骁正督练新编骑兵营,汗水浸透肩甲。副将递来水囊,顺势说了句:“殿下在朝上驳了太常寺,一口气定了青州税案。”
李骁接过水囊,仰头饮尽,抹了把嘴,忽然笑了:“传令下去,今晚加肉。庆贺——”他顿了顿,举起酒杯,“吾弟,终于长成了。”
副将一愣,随即大笑,举杯相碰。
酒液泼洒在地,渗入黄土。
***
夜深,紫宸殿烛火未熄。太子揉了揉发僵的脖颈,将最后一份奏本搁在一旁。他起身走到窗前,推开格扇。
星河横亘天际,清冷明亮。
内侍上前低语:“娘娘派人送来热羹,问殿下可要歇息。”
太子摇头:“放着吧。把青州巡查使的名单拿来,我再看一遍。”
内侍应声退下。
他重新坐下,翻开簿册。第一页上,三人姓名已被朱笔圈出。他盯着那三个名字,久久未动。
笔架上的毛笔突然倾倒,滚落在案,洇开一小片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