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随迟疑:“可若属实……”
“若属实,现在动手便是打草惊蛇。”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先查清楚,是谁把这东西送来的。”
他说完,站起身,走到窗前。窗外风紧,吹得帘幕翻飞。他望着远处宫墙一角,良久未动。
***
李瑶坐在情报台前,面前摆着三块铜牌,分别标着“甲”“乙”“丙”。每块铜牌都连着一根细线,通向墙内机关。这是她设计的预警系统,一旦禁军或东厂有异常调度,对应铜牌便会震动。
此刻,三块都静止不动。
她闭目养神,指尖搭在太阳穴上,开始注入精神力。天机推演模块启动,眼前浮现出三条因果链:
第一条:曹瑾立即上报皇帝,引发朝议,李氏被动应对——风险极高,推演中断。
第二条:曹瑾秘密调兵,封锁城门,准备围捕所谓“内应”——触发反制机制,家族可提前撤离,但会暴露部分眼线。
第三条:曹瑾按兵不动,暗中追查信源——最佳路径,利于反向诱导。
她睁开眼,将“第三条”标记为优先响应项,并在系统中设下阈值:若宫城东门守军轮换提前超过一刻钟,或夜间开启侧门三次以上,立即触发红色警报。
做完这些,她起身走到角落铁架前,取出一个密封木匣。打开后,里面是一枚铜铃形状的小器物,表面刻满细密纹路。这是千机分支特制的监听装置,可通过共鸣感应百步内的对话波动。
她递给等候已久的暗卫:“埋在曹瑾书房外三丈内的排水沟底,别让它被水泡坏。”
暗卫点头退下。
李毅一直站在门口,此时才开口:“下一步呢?”
“等他自己走进圈套。”她说,“他越是谨慎,越会相信这是天赐良机。”
李毅沉默片刻,忽然道:“他要是把信交上去呢?让皇帝亲自下旨问罪?”
“那就正好。”李瑶嘴角微扬,“我们不怕查,怕的是没人查。只要开始追,就会有人露出马脚。而一旦有人动,我们的网就能收。”
她转身回到案前,拿起一支新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二更天,西华门外,接头人穿灰袍,持竹哨为号。”
这不是真的指令,而是下一阶段诱饵的一部分。
她吹了吹墨迹,将纸折成小方,放进一个空药囊里。
“明天早上,让一个卖汤饼的老头‘不小心’把这个掉在曹瑾每日必经的巷口。”
李毅看着她,忽然觉得这个妹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一把藏在鞘中的刀——不出手则已,一出必见血。
他没再说什么,转身走向门外。
刚走到院中,身后传来她的声音:“别让任何人靠近西华门那个摊位,包括我们的人。”
他点头,身影没入夜色。
屋内,李瑶吹灭了灯。
黑暗中,铜牌依旧安静。
但她知道,某个人已经开始辗转难眠。
曹瑾坐在书案后,手中捏着那枚从信封里掉出的小物件——半片烧焦的布角,上面用极细的墨线画着一个箭头,指向北方。
他盯着看了很久,终于提笔,在空白奏折上写下第一句:
“臣近日获一密报,事关社稷安危,然出处不明,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