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点了。”他对李瑶说。
李瑶点头,递上一把铜钥匙。这是蒸汽机启动的唯一凭证,由科学院最高执掌保管。
李震接过,插入点火阀。他回头看了苏婉一眼,后者抱着孩子,轻轻点头。
“我去驾驶室。”他说。
没人阻拦。李毅带着护卫队上了尾车厢,检查每一扇门锁。李骁留在断崖工地,监督收尾加固。李瑶则走进调度中心,盯着全境三十座信号站的回传数据。
子时三刻,汽笛拉响。
第一次点火失败。仪表显示燃料含水过高,压力不足。
“用储备焦炭。”李瑶下令。
暗卫打开密封箱,取出家族最后一批干燥燃料。这是乾坤万象匣中压箱底的战略物资,原计划留作战时应急。
第二次点火。
火焰升腾,锅炉轰鸣。蒸汽冲开阀门,发出长长的嘶吼。车轮开始转动,缓慢而沉重,碾过第一根枕木。
大地震动。
李震握紧操纵杆,眼睛盯着前方轨道。夜色中,铁轨如两条银线延伸至天际。站台上,百姓自发让出通道,有人洒下花瓣,有人点燃火把。
列车加速,穿过第一座桥梁。
车厢内,苏婉抱着曾孙女站在车头了望窗前。小女孩拍手笑起来:“跑了!跑了!”
苏婉低头看她:“你看,这不是车在跑,是我们一家人的故事在跑。”
她从怀中取出一本手抄册子,封皮写着《轨道志》。里面记着李震初到此界时饿倒在路边,记着李瑶在雪夜里画出第一张蒸汽图,记着李骁扛着钢梁走过塌方隧道,记着李毅背着伤员爬出矿坑……
她将书放进随行车厢的铁盒里,盒子上刻着“传三代”。
列车一路向南,沿途各站均有百姓等候。他们不求乘车,只求看一眼这铁龙过境。有些村子组织孩童列队挥手,有些镇子摆出米酒祭拜。李震在驾驶室看见这些,手指微微收紧。
行至中途,一个小男孩扒着车窗问:“李公,你会一直陪着我们吗?”
李震没回头,只说:“我不在了,路还在。”
苏婉听见了,抱起孩子,让她站到窗边:“你看外面,每一段轨道都有名字。守心桥、雪脊梁、燃灯坡……都是修它的人的名字。只要路不断,他们就在。”
朝阳升起时,列车抵达终点站。
赵德已在站台等候,身后文官列队。崔嫣然组织的鼓乐队奏起新编的《铁龙行》,锣鼓喧天。百姓挤满广场,挥舞着彩布条。
李震缓缓停下列车,关闭主阀。汽笛最后一声长鸣,划破晨空。
他走出驾驶室,扶着苏婉下车。孩子在他怀里笑个不停。
赵德上前欲言,李震抬手止住。他转头看向轨道延伸的方向,深深吸了一口气。
远处,一辆返程的货运列车正缓缓启动,车头挂着“首航补给”标识,装载着各地送来的粮食与药材,准备沿原路返回北方灾区。
李毅站在月台尽头,望着那列远去的车影,忽然抬手,摘下胸前的绿月徽章。他低头看了看,又慢慢别回衣襟。
风吹起他的披风,露出背后一道未愈的刀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