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的剑还插在沙盘边缘,刃口映着残火的光。那骑黑袍信使已倒在地上,竹简被李瑶取走,马匹由暗部牵入营后。风雪未歇,但营中火堆渐熄,只剩几处岗哨仍在轮值。李骁带着炮兵清点器械,李毅押着俘虏往北营走,脚步踩在冻土上发出闷响。
火炮试射后的炮管大多发烫变形,三门无法再用。李骁蹲在一门炮旁,伸手摸了摸炮膛内壁,指尖沾上一层焦黑铁屑。他站起身,朝中军帐走去,铠甲上结着薄冰,一动便簌簌掉落。
帐内,李震正俯视沙盘,手指沿着西市位置划过。李瑶坐在一侧,算盘搁在膝上,指节轻叩铜珠,发出短促声响。苏婉掀帘而入,袖口沾着药渍,身后跟着两名抬担架的民夫,担架上是最后一个重伤兵。
“人救不活。”她说,声音平稳,“血流尽了,止不住。”
李震点头,没抬头。李骁站在帐口,解下披风挂到木架上:“炮管撑不住连射,得换料重铸。西市铁匠行有几个老匠人,手艺还在。”
李毅从帐外进来,靴底带进雪粒,在火盆边融成水洼。他将一卷密报送至案前:“昨夜审的俘虏招了。敌军符师营里藏着三十个铸器师,专修战械。他们用的是古法淬火,能耐高温。”
李瑶翻开密报,目光扫过几行字迹,算盘突然响了三下:“若能收编,可解燃眉之急。但这些人受符师控制,未必肯降。”
“那就把符师先拿下。”李震终于开口,手指敲了敲沙盘,“李毅,你带人夜袭符师营,活口要留。李骁,你去西市,把那几家铁匠的名字列出来,一个别漏。”
李骁应声而出。李毅收起密报,转身时铠甲发出轻响,身影没入风雪。
苏婉没走,站在沙盘边,看着被烧毁的粮仓标记:“稻种六成没活,剩下的也长势不好。我试过催熟粉,效果有限。得改种黑麦,耐寒,生长期短。”
李震抬眼:“多久能收?”
“临冬前最多二十日。若现在动工,七日可建好新仓,但人手不够。”
李震用剑尖在沙盘上划出三条线:“分三路。李骁清残敌,顺带护农耕队;李毅取铸器师;我带人重建粮仓。”
李瑶合上算盘:“钱呢?工钱、粮补、迁户安置,哪样都得现钱。”
“铸币局还能动。”李震说,“先发十吊钱一户,三个月免赋。你拟个名单,按户发。”
苏婉点头,转身出帐。李瑶没动,手指在算盘上滑过几颗铜珠,低声说:“北境那队黑甲,还没回音。”
李震沉默片刻,将剑收回鞘中。
西市废墟上,焦木横斜。李骁带着二十名兵士挨户查访,每到一家铁匠铺,便记下门牌字号。一名老匠人蹲在门口敲打断刀,听见脚步抬头,眼神警惕。
“官府征调。”李骁递上令符,“三日内到军营报到,工钱翻倍,供膳。”
老匠人接过令符,翻看片刻,冷笑:“上次征走我儿子,再没回来。”
“这次不同。”李骁说,“是修炮管,不是拉夫。”
老匠人盯着他,半晌才点头。
苏婉站在打谷场中央,面前是几十名衣衫褴褛的百姓。她举起一袋黑麦种子:“今日帮工者,三倍工钱,另加新麦种一斗。”
人群中有人嘀咕:“工钱能当饭吃?家里娃都饿得哭。”
李瑶推着一辆手推车过来,车上堆满铜钱。她站上石台,声音清晰:“每户参与重建者,十吊钱补贴,三个月免赋税,孩子可入医馆免费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