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之内,烛火映照四人面容。赵德取出一纸草案,字迹工整,无署名,无印章,仅列三项约定:一、政见相扶,不因私隙废公议;二、信息互通,凡涉李氏之政令,三日内互通副本;三、危难互援,若一人遭构陷,余者共抗。
“不称盟约。”周御史道,“实为同道。”
三人依次按下手印,印泥暗红,如血未凝。
赵德收起文书,藏入夹层。他未言谢,只道:“明日,李氏将再献药方,题为《寒症调元散》,专治久寒虚损。太医院若查,可称源自古籍《医衡》残卷,存于青牛县藏书阁。”
沈御史颔首:“我妹已可下床,此方确有奇效。”
密会散后,李瑶在“乾坤万象匣”中录入新指令:“启动信息熵值评估,每七日释放一组矛盾政令,假令指向‘扩军备战’,真令藏于‘水利兴修’。”
她调出静音节点网图谱,西南方向波频稳定,未见异常。但西郊废矿处,脉冲仍有微弱跳动,频率不稳,似有人试图重启节点。
“他们在试。”她低声说。
李悦盘坐于蒲团,双手结印,额角微汗。她再度催动“天机推演”,以柳御史生辰为引,回溯三日因果。虚影浮现:曹瑾立于内廷偏殿,手中握一卷宗,正是柳家田产册。他正欲批注,忽闻外报“抗瘟清络散已入太医院”,神色一滞,卷宗暂搁。
推演止于此。
她睁眼:“三日内,他必召太医院正使问话,查药方来源。”
李震闻言,立召苏婉弟子:“留《医衡》残卷抄本于太医院药库,注明‘青牛县民间所得’。另备一份真方副本,藏于药匣夹层,遇水显字。”
李晨同步激活驿道静音节点网,截获一道内廷密令:曹瑾命司药监彻查“抗瘟清络散”是否私传外臣,违者以“通藩”论罪。
李震冷笑:“无旨之令,不过跳梁。”
他命李瑶将密令波频记录转抄,匿名投至周御史案头。信封无字,内仅一页纸,印着波形图与时间戳。
周御史阅后,将纸投入烛火。火光映照他面容,冷峻如铁。
次日,洛阳学宫外,一群士子围聚议论。有人高声诵读《赋税平衡策》中的仓储数据,有人以沙盘模拟推行效果,竟得“五年内可免三州加税”之果。
李瑶在密室调出情报流,显示三位御史已开始在朝中为“地方治理参详”发声。户部一名郎中昨日私下询问赵德:“若依此策,青牛县明年税银可增几何?”
她提笔记录:“合作已启,信任未固。下一步,推‘共治约议’至五御史,扩声势。”
李震立于沙盘前,指尖轻点洛阳城心。白子仍悬于半空,未落。
他未动。
窗外,晨光初透,照在案角铜铃上。铃身微颤,似有余音未尽。
一只手指伸来,按住铃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