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新政推广遇阻挠(2 / 2)

苏婉走进营帐时,手中捧着一份名单。她将纸页摊开:“昨夜医者答疑夜市,三百人到场。我现场解剖猪心,演示血脉运行,又请稳婆用听诊器助产一例难产。今晨已有七名妇人登记学习产育常识。”

她顿了顿:“但工分榜前仍无人登记。一名老农对我说:‘我信你们不害人,可不敢信拿了工分,日后不会被征去挖矿修城。’”

李震闭目片刻。新政推行以来,他深知最难破的不是敌军,而是人心中的“不敢”。百姓不怕明刀明枪,怕的是今日得利,明日遭祸。

他起身,取过笔墨,在工分榜样本上写下一行字:“首例补偿:急症送医者,记工分十日,可兑米三斗。”又命人取来印信,当场盖于榜文右下。

“不是借贷,不是恩赐,”他对李瑶说,“是契约。白纸黑字,盖印为凭。”

李瑶立即命人誊抄榜文,加印三份,分贴于市集、药铺、私塾门口。又调出账册,公开首例补偿记录:东阳村陈氏,因送发热幼子至医棚,经诊断为风热闭肺,及时施治脱险,依规记工分十日,兑米三斗,由苏婉亲签确认。

消息传开,市集有人低声议论。一名米贩称,昨夜有人高价收粮,许诺“三日后大乱,米价翻倍”。药铺伙计则被发现焚烧一叠药方,上面写着“迷魂散”“镇神汤”等名目,实为致幻草粉调配之法。

李震未下令抓捕。他命李瑶将焚烧药方残页公开展示,又请稳婆当众试药,证明无毒无效。市集一角,搭起临时讲台,每日午时宣讲《大晟工分制十问》,首条便是:“工分何用?答:记劳绩,兑粮物,不涉人身,不充徭役。”

三日后,工分榜前终于有人驻足。一名中年农夫蹲下身,仔细查看榜文细则。他手指颤抖,在“修渠劳工登记”一栏停顿良久,终于提笔,写下自己姓名。

墨迹未干。

李瑶站在榜侧,未出声,只将账册翻开,盖上家族印信。

那农夫抬头,望向远处医棚。苏婉正为一名老妇包扎脚伤,药布洁净,动作平稳。

他未离去,反而蹲得更低,盯着自己名字看了许久。

夜深,工分榜前空无一人。月光斜照,照在新添的姓名上。

一只布满裂口的手缓缓伸出,指尖沾着泥土,在榜末轻轻划动。

墨迹再次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