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战后重建展新颜(2 / 2)

李瑶立于城西空地,手中握一卷战利品清单。纸上密列:铁甲残片八百三十七斤,未爆震地雷四十二具,火药囊十七个,战马尸骸十九匹。她凝视良久,折返府衙,召工坊主事、粮仓管事、民团调度齐聚议事厅。

“库存粮仅够三月。”粮仓管事道,“若再发赈,不足两月。”

“百姓求粮,然粮不可滥发。”李瑶将清单拍于案上,“战利品皆为资源。铁甲可熔铸农具,废雷火药可制肥田粉,马尸可熬胶、制绳。此谓‘以战养建’。”

工坊主事皱眉:“熔甲需炭火三日,人力不足。”

“水力锻锤可省力七成。”李瑶取出一纸图纸,铺于案上,“此为‘机关图谱’所出,借溪流之力驱动铁锤,昼夜不息。城西三里有断渠,可引水为动力。”

粮仓管事问:“肥田粉真能增产?”

“火药含硝,硝可促苗。”李瑶道,“试用三亩,若有效,全境推广。”

李震闻讯而来。他立于沙盘前,见李瑶以炭笔在城西划出一片区域,标注“工坊集中区”。她道:“此处近水,背靠山,可防洪;离民居三里,避烟尘;设三厂:一为锻冶,二为火药转化,三为农具组装。零件标准化,一人可修十器。”

李震沉默片刻,问:“所需多少人?”

“首批工匠百人,学徒二百,民团轮值护厂。”

“准。”李震落锤定案,“李晨负责建造,三月内成。”

消息传出,百姓议论纷纷。有人担忧:“工坊日夜锤声,扰人清梦。”有人质疑:“火药制肥,岂不炸田?”李瑶未辩,只命工坊试制十把铁犁,赠予十户贫农。五日后,十户皆言犁地省力,深翻及半丈。又三日,试验田施用肥田粉,苗色青绿,较他田早发三日。

百姓排队领取改良种子。每户限三升,登记造册。有人领后复来,称“遗失”,欲再领。管事查册,发现其已领。李瑶下令:“凡冒领者,记入黑册,三年不得申领赈济。”自此,无人再试。

夜幕降临,城西火光未熄。锻冶厂炉火通红,水力锤起落有声,铁块在锤下延展成片。工坊外,李晨监督零件打磨,每件皆以标准模具比对,不合者即返工。李瑶立于厂门,手中握一册进度表,逐项核对。

苏婉从医所归来,肩挎药箱。她未回府,转道工坊,取一撮肥田粉置于瓶中,带回医所化验。李震登临城楼,望见百姓排成长队,依次领取种子。有人怀抱孩童,有人扶着老母,皆安静等候。城头风起,吹动他衣角。

“仗打完了。”他低声说,“活,才刚开始。”

李瑶合上进度表,走向锻冶厂。她伸手触碰刚出炉的铁犁,掌心被烫出一道红痕,未缩手,只将犁面翻转,细看刃口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