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智取县令位(2 / 2)

“受百姓所托。”李震将联名书置于案上,“青牛政务停滞,民生困顿。我非夺权,只为维持秩序。粮仓、税房、刑房三处,暂由宁远派员协理,其余官吏,各司其职。”

“代政不代官?”主簿低声重复。

“正是。”李震目光扫过二人,“待县令康复,或朝廷新令下达,我即交还权柄。”

县丞与主簿对视一眼,终未反对。

——

三日后,代政会议在县衙偏厅召开。李瑶携宁远账册出席,当众展开三年田赋对比图。

“宁远实亩计税,三年增赋一成五,而民负反降两成。”她指尖点向数据,“青牛虚报田亩三成,官绅隐田避税,真正耕者反多缴。”

县丞轻咳一声:“清丈田亩,历来艰难。若激起民变,谁来担责?”

“不丈量,才是最大隐患。”赵德开口,“我提议,由乡老会监督丈量,每村推选两名百姓代表,与官吏同查。官田、寺田先行,以示公正。”

主簿皱眉:“寺田牵涉佛门,恐有非议。”

“正因为牵涉佛门,才需率先清查。”李瑶语气平静,“宁远已派十名账房协助,三日后开丈。”

李震端坐主位,听罢众人争执,终抬手示意。

“准。”他只说一字。

厅内一时寂静。

县丞欲言又止,最终低头记录。主簿则悄然攥紧手中笔杆,指节发白。

——

李瑶回到暂居院落,立即调出空间中的“商业蓝图”界面。她输入青牛田亩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税赋模型。若全面清丈,五年内可增税六成,且九成收益将用于减免耕户正赋。

她合上玉简,抬头看向窗外。宁远派来的账房已在城外集合,每人背负一具木箱,内装量尺、登记册、印泥。

——

赵德独自坐在书房,手中握着一封未寄出的信。信中提及王氏与县令的银钱往来,细节详尽。他迟迟未发,只因知晓一旦送出,士族内斗将再难收场。

但他终究提笔,蘸墨写下最后一行。

——

李骁在城南校场操练新募护卫,专司维持清丈秩序。他下令每人佩双刀,一为防身,一为标记田界。

“明日开丈,若有阻挠,先劝后制,不得擅伤人命。”

一名护卫问:“若官吏拖延呢?”

“那就让他们知道,政令不是纸,是铁。”

——

苏婉在医馆复查昨日施药者。一名老农握着她的手,声音颤抖:“三年没领到赈粮,昨儿却有人送药上门……李家姑娘,你们真是来帮我们的?”

苏婉点头:“每一笔账,我们都会查。”

老农抹了把脸,转身离去。

——

李震立于县衙后院,手中握着一份密报。李毅传来消息:王氏私仓确有粮囤,藏于城西废窑,守卫森严。

他未动声色,只将密报收入袖中。

——

三日后清晨,第一支清丈队抵达城郊官田。赵德亲自主持,乡老会成员列席。宁远账房打开木箱,取出量尺,铺展登记册。

一名官吏迟疑上前:“这……真要从官田开始?”

李瑶站在队首,将印泥盒放在田埂上。

“从这里。”她指着脚下,“第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