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商会成立(2 / 2)

李瑶将此事记入《违规录》,贴于货品榜旁。百姓围观,有人道:“这规矩,真管用。”一名老妇提着油罐,对摊主说:“你那油,可敢上榜?”摊主苦笑:“上不得,掺了。”“那你就别想进商会。”老妇转身离去。

陈三在旁冷眼旁观,回店后命伙计清查库存,将两袋掺砂的糙米退至后仓。他盯着账本,良久未动。

又五日,北坡矿点试掘。李瑶亲临,监督开凿。石层渐深,青灰纹路愈发密集。一镐下去,石屑飞溅,露出一片金属光泽。李瑶蹲下,以布拭净,断面泛青,质地致密。她命人取样,带回工棚。

当夜,她以酸液滴试——此法来自空间药坊,可辨金属属性。液滴落处,表面起微泡,色转淡绿。她抬笔写下:“确认含铜,纯度可炼。”随即封存样本,备呈李震。

次日,李震召集商会核心商户,宣布:“北坡出铜,已验实。三月内若可成炉,商会将试铸‘青牛通宝’。”众人哗然。赵五急问:“何时开炉?”“待矿脉勘定,工匠备齐。”李震答,“但铸币非私利,须由商会共管,出入有账,用途公示。”

王掌柜道:“若真成币,交易省力,我愿捐炭五车。”赵五亦表态:“我可改炉,专供铸器。”陈三沉默良久,终道:“若公榜定价,我粮铺可挂‘商会认证’牌。”

李震点头,命李瑶拟《铸币筹备令》,列明资金、人力、监管三事。令成之日,商会首印“青牛商印”——方寸铜章,中刻“信”字,边纹为盐池、粮田、铁炉三象。

印成当日,李震亲持印章,按于《约法三章》黄纸之上。墨迹未干,山猫快步入堂,递上一张字条。李瑶接过展开,见上书:“北坡夜掘,见生面孔三人,携镐非本地式,已驱离,未追。”

李震未语,只将印章压在字条之上。李瑶将字条折起,放入《安全录》中。

七日后,商会首场集采开市。盐、粮、铁三类货品分列三区,皆贴“商会认证”木牌。公秤台前排起长队,赵德坐镇,一秤一录。一名外县商人购盐百斤,付款时掏出一枚旧铜钱。李瑶递上一枚新制样币:“此为‘青牛通宝’试用版,重七分,含铜八成,可兑盐十斤。”商人细看,币面平整,字迹清晰,点头收下。

市集喧声渐起,商贩叫卖中夹杂“商会价”“认证货”等语。百姓持工分簿、铜币、公榜对照,交易井然。

暮色四合,李震立于棚外,见一老农提着两斤盐、一斗米,从公秤台走出,对孙儿说:“这钱,能信。”孙儿举着铜币,迎光细看,忽然道:“爷爷,这上面有个小点,像星星。”

李震未动,目光落于币面——那小点,是浇铸时气孔所致,本为瑕疵,此刻却被孩童视作星辰。

他转身入棚,取来新印的《商会月报》,翻至末页,提笔添上一条新规:“凡商会铸币,须留一微孔,形如星,示信源于民,非权所造。”

笔尖顿住,墨滴坠下,在“星”字旁晕开一小团。李瑶走近,见状取布拭去,另取一张纸铺好。李震重新落笔,写完,将纸递予刻工。

刻工接过,对着油灯细看,喃喃:“留个星……有意思。”他取出刻刀,刀尖轻触铜模,缓缓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