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空间奖励(2 / 2)

王二退至院角,对身旁流民道:“这手神通,怕是得了天授。”他的眼中闪烁着一丝羡慕和钦佩。

李震未理,只将最后一批物资收入空间,转身走入院中。

他铺开图纸于石板,以炭笔勾勒曲辕犁全形,指节沿犁辕弧度划过。他的动作专注而认真,仿佛在抚摸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旧犁直辕,需三牛牵引,一人扶犁,两人压辕。”他抬头看向几位老农,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此犁弯辕,力走曲线,牛行轻便,一人即可驭牛翻土,日耕亩数翻倍。”

老农围拢过来,有人摇头,脸上带着一丝怀疑:“弯的能结实?一碰石头就折了吧?”

李震不答,取来一根枯枝,弯成弧形,两端系绳,拉紧后道:“弓能蓄力,辕弯亦然。受力分散,不损牛力,不折器具。”他的解释简洁而有力,让老农们渐渐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李瑶上前,接过炭笔,在旁另画一图:“旧法三人耕一亩,耗时半日。此法一人一牛,一日可耕五亩。若十人十牛,五日垦荒五十亩。”她的声音清脆而响亮,仿佛在描绘着一幅美好的未来画卷。

老农瞪眼,脸上满是惊讶:“五十亩?咱们全屯一年也开不出三十!”

“所以,”李震收笔,语气坚定地说道,“第一件事:修犁。”

“可没铁匠。”王二插话,脸上带着一丝担忧。“铁料也缺。”

“图纸在此,人可学。”李震道,目光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决心。“先以硬木仿制,试用调整。铁件暂缓,但结构不可错。”

李忠忽然上前,手指图纸犁铧底部角度,喃喃道:“这斜角……像极了祖坟前那块断碑上的刻纹。当年老太爷说,那是‘地脉引铁’的记号……”

李震目光一凝,心中微微一动,但未语。他知道,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线索,但此刻不是深究的时候。

李瑶记下此言,合上台账。她的动作利落而果断,仿佛在记录着这个重要的时刻。

午后,阳光变得更加温暖。李震召集家人于院中。

“昨夜胜了,但胜在守,不在攻。”他目光扫过李骁,眼神中带着一丝严肃。“你提趁胜入寨,我答不行,现在再说一遍:不可。”

李骁坐在石墩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刀柄,未反驳。他的心中虽然有些不甘,但也明白李震的顾虑。

“我们无甲无弩,箭不过二十,刀不齐刃。”李震语气沉稳,分析着当前的形势。“黑风寨再乱,也是百人之众。我们五战全歼,靠的是地利与预判,不是兵力。”

李骁缓缓点头,心中暗自思量,终于理解了李震的决策。

“接下来三件事。”李震竖起三指,神情庄重地说道。“第一,李骁带人练兵,每日两时,操演阵型、投石、轮击。敌若再来,须一击退之。”

李骁应声:“明白。”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李震承诺着什么。

“第二,李瑶管账,建三册:粮册、器册、人册。每一粒米、每一根钉,皆有去向。流民编户,按劳配粮。”

李瑶颔首:“已起台账,三日内可成。”她的语气自信而从容,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第三,苏婉筹医馆。”李震转向妻子,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地窖旁那间屋腾出,设药架、火盆、净布。伤者集中照看,疫病早防。”

苏婉轻声道:“药材不足,只能先采野草,晒制备用。”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决心。

“空间有盐、有布、有基础药包。”李震道,语气平和而沉稳。“你提需,我调用。但不可浪费,一布一药,皆记入账。”

苏婉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仿佛在感谢李震的支持。

“我主两事。”李震最后道,目光坚定而深邃。“一是农具改良,限期十日,试出第一具曲辕犁;二是空间管理,所有物资入库,钥匙由我与李瑶共掌。”

会议将毕,众人起身。

李瑶却未动,她翻开台账,在末页添一行小字:“林间异动,脚印止于寨外三丈,方向偏北,疑为侦察,非敌主力。标记:待查。”她的字迹工整而清秀,仿佛在记录着这个重要的线索。

她合上木板,抱于胸前,抬头望向东北山林。

风拂过树梢,一片叶子轻轻震颤,离枝而落,在空中翻转半圈,飘向院墙外的泥地。那片叶子,仿佛带着一丝无奈和迷茫,也仿佛在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但李瑶的心中,却充满了希望和坚定,她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