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踏遍四洲,采民风、校历书、订节气,让天庭历法与人间农时丝毫不差。今敕封翠华巡风公主,兼‘文渊阁’右史!”王母看着她眼底的光,温声补充,“率云篆使续巡三界,莫让一处民风被遮,莫让一节时令有误。你跑过的路,便是天庭连着人间的线。”
绿儿接过那枚刻着“巡风”二字的铜符,符上还留着云篆使传递消息时的暖意。她仰头笑时,眼角弯成月牙:“绿儿最爱跑啦!往后四洲的风会告诉女儿每处变化,定让历书比星辰还准,民风比春水还真!”
“青儿公主听封——”
青儿上前时脚步很轻,仿佛怕惊了殿中气流。这半年她跟着杨戬布暗线,学潜伏,麾下“青鸾十三影”已能悄无声息探遍三界,连她自己都曾扮作凡人,在妖窟里蹲守过半月,鬓边青鸾羽簪随着步履轻颤,藏着数不清的隐秘。
“汝布暗线于三界,侦妖谍报从无失误,‘青鸾十三影’已成天庭耳目。今敕封青冥巡影公主,领‘影密司’!”杨戬在殿柱旁微微颔首,声音低沉却清晰,“你的事,不必宣之于口,只需让三界暗处的邪祟知道——影密司在,便无处可藏。”
青儿低头接过那枚刻着鸾鸟的墨玉符,符身冰凉,却让她想起十三影传回消息时,那一闪而逝的青光。她轻声应道:“青儿明白。影密司在暗处,便护着明处的安宁。”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蓝儿公主听封——”
蓝儿款步上前,脊背挺得笔直。在星官府的日子,她埋首于如山典籍,跟着文曲星君谈到修订律法时,曾为一个字的增减与老星君辩到深夜,如今接过诰书的手稳如磐石,袖中露出的典籍残页还带着墨香。
“汝精研文籍,于律法脉络、星宿考核了如指掌,大朝会拟诏无一字错漏。今敕封碧文秘文公主,领‘文渊阁’左史!”诰书声落,王母亲递过一支嵌着夜明珠的笔,“掌三界典籍修撰、律法增删、星宿考核档案,每逢大朝会,代拟诏书呈朕过目。文渊阁藏着天庭的根,你便是守根之人。”
蓝儿执笔的手微微一顿,这笔比她日夜校勘用的狼毫重了百倍——那是天庭的文柄,是三界神职的注脚。她屈膝时鬓角玉簪轻响,声音清润却坚定:“蓝儿谨记‘文以载道,笔定乾坤’,定让文渊阁典籍无讹,诏书无偏。”
“紫儿公主听封——”
紫儿连忙敛衽上前,指尖不自觉绞着衣袖。自入八景宫,她跟着太上老君守了三百个丹炉夜,辨过三界奇草,连炼废的药渣都能堆成小山,此刻听见自己的名字,心跳竟比第一次试炼“九转还魂丹”时还快,指尖的丹砂印在袖上,洇出浅淡的红痕。
“汝随太上老君研学丹道,于阴阳二炁调和之术悟得真髓,炼造法器灵符无一差池。今敕封紫霄丹元公主,领‘天丹院’院正!”太白金星顿了顿,念出职责时,殿中诸神都暗露惊色,“总领天庭丹药、法器、灵符炼造与质量稽核,兼管三界阴阳二炁平衡——凡丹药过你手方准入天庭,凡法器违了阴阳律你可封停,此职,便是天庭的药石根本,亦是三界的能源衡器!”
紫儿猛地抬头,眼中闪着不敢信的光。她原以为能守着丹炉已是幸事,竟得如此重责?随即想起老君临行时说的“丹者,不止医病,更要医天地偏颇”,忙屈膝叩首,声音带着笑颤:“紫儿谢王母恩典!定不负天丹院,不负三界生灵!”指尖的丹砂仿佛也亮了几分,映得她眼底一片澄澈。
七道诰书落定,殿中祥云缭绕,映得七位公主的新封号熠熠生辉。王母看着她们——有的举着斩仙剑,有的按着重兵长枪,有的握着镇关金钺,有的带着巡风铜符,有的藏着影密符,有的执着文笔直书,有的捧着丹炉符印——忽然笑了:“昔日承华宫的小丫头,如今都成了天庭的梁柱。往后三界事,便多靠你们了。”
七人齐声道:“臣等定不负所托!”声音交织在一起,有刑律的肃然,有伏魔的铿锵,有镇军的沉稳,有巡风的明快,有巡影的轻捷,有文秘的清润,有丹元的温润,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承华宫,她们终于真正明白属于公主的职责,终于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真正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