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傍晚,当最后一缕阳光透过矿洞的通气口照进来时,苏巧终于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她捧着打磨好的三棱镜,小心翼翼地放在石板上 —— 这枚手工制作的棱镜虽边缘不够光滑,棱角也略有偏差,却已呈现出标准的三角形,三个棱面在阳光下泛着纯净的光泽。
“试试看!” 周文激动地拉来遮光的麻布,只留下一道细小的缝隙让阳光射入。当程明调整棱镜角度,让阳光穿过水晶时,奇迹般的景象出现了:对面的岩壁上投射出一道模糊的彩虹,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依次排列,虽然色彩暗淡且边缘重叠,却清晰地证明了分光原理的正确性。
“真的分开了!” 林小满兴奋地数着颜色,手指在岩壁上点点画画,“和师父画的光谱图一模一样!” 药童突然福至心灵,掏出随身携带的感灵粉撒向光带,红色光带处的粉末立刻亮起暖光,蓝色光带处则泛起清凉的幽光 —— 这证明不同色光的能量性质确实存在差异。
赵铁摸着后脑勺傻笑:“原来彩虹不是天上的仙桥,是光被‘掰碎’了啊。” 少年铁匠的世界观正在被格物学重塑,那些曾经被视为神迹的现象,如今都有了可以解释的规律。
石砣默默用矿灯换下阳光,当矿石灯光穿过棱镜时,岩壁上的光谱变成了以黄色为主的暖色调。少年矿工若有所思:“不同光源的光谱不一样?就像不同矿脉的灵气味道不同?” 他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光源光谱特性的本质。
程明看着弟子们的反应,心中充满欣慰。他知道这枚粗糙的三棱镜只是开始,却已在少年们心中种下了科学思维的种子。当他将棱镜对准矿洞深处的灵气节点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 只见原本肉眼难辨的灵气光团,在棱镜折射下分解成五道清晰的色带,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其中木属性的绿色光带最为明亮,正与矿洞中的植物精气呼应。
“真的能分解灵气光!” 周文的炭笔在笔记本上飞舞,笔尖都在颤抖,“师父,这说明灵根感应的其实是特定波长的灵气!无灵根者可能只是感应不到某些波长,而非不能感应所有灵气!” 书生的推论让整个格物院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这个发现的意义不言而喻 —— 如果灵根差异只是感应波长的不同,那么通过格物学方法,或许真的能让无灵根者感应到适合自己的灵气波长。程明看着岩壁上的彩色光带,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新世界的道路。
夕阳西下时,程明让弟子们收拾工具,自己则捧着三棱镜站在矿洞入口。落日的余晖穿过棱镜,在格物院的石壁上投射出巨大的彩虹,七种颜色随着太阳移动缓缓变幻,将简陋的矿洞映照得如同仙境。
“那是什么?” 林小满指着彩虹边缘的淡金色光晕,那里的光线异常稳定,不随太阳移动而变化。程明凑近观察,发现那是三棱镜本身材质产生的折射光 —— 水晶中含有的微量灵玉成分,让它能捕捉到普通光线之外的能量波段。
这个意外发现让程明陷入沉思。他想起青铜残片的反应,想起聚阴阵的能量波动,意识到修真界的光现象远比地球复杂,除了可见光,还存在着灵气专属的 “能量光”。而他们自制的这枚三棱镜,恰好能同时折射两种光,这为研究灵气本质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工具。
夜幕降临时,格物院的灯光彻夜未熄。程明和弟子们围坐在三棱镜旁,用不同的光源进行实验,周文的笔记本上很快写满了数据,苏巧则用彩石在岩壁上绘制光谱图,赵铁和石砣在打磨新的棱镜坯料,林小满调配着能增强光感的药液。
矿洞外的阴影里,一个身影默默记录着这一切。玄尘长老看着岩壁上晃动的彩色光斑,将 “格物院制出奇异透光石,能分七色光” 的结论写入传讯符,指尖却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 —— 那枚玉佩在靠近矿洞时,会微微发烫。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进矿洞时,程明将三棱镜放在特制的支架上。这枚凝聚着五名弟子心血的格物院首件光学仪器,在阳光下静静散发着纯净的光泽,三个棱面精准地指向东方,仿佛在迎接属于格物学的黎明。
程明知道,自制三棱镜只是解开灵气奥秘的第一步,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格物院的灵气波动比以往更加活跃。那些曾经被视为 “废物” 的无灵根弟子,正在通过亲手制作的工具,一点点触碰世界的本质规律。
而那道投射在岩壁上的彩虹,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的修真界与崭新的格物之道。在这座桥梁的尽头,或许真的存在着让无灵根者崛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