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洞的石壁上,程明用炭笔写下一串奇怪的符号:“1+1=2”。
洛清羽歪着头看了半晌,指尖在符号上轻轻点动:“程师兄,这是什么符咒?看起来不像攻击也不像防御,倒像是…… 记账的数字?”
“这叫算术,是格物学的根基。” 程明捡起块尖石,在地上画出五个小圆圈,“你看,五个矿石,再加三个,一共是多少?”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最直观的方式引导。
少女很快数出 “八个”,但当程明用炭笔写下 “5+3=8” 时,她的眼睛突然亮了:“用符号就能代替数数?” 这个发现让她想起程明计算丹药纯度时的精准,那些她曾以为是 “天赋” 的能力,原来有迹可循。
接下来的十天,矿洞成了特殊的学堂。程明从最基础的加减乘除教起,用石子演示算术,用藤蔓勾勒几何图形,用不同颜色的矿石代表代数中的未知数。
“你看这道剑招。” 程明在石壁上画了个直角三角形,“斜边比直角边短,所以从这个角度发力,能节省三成灵力 —— 这就是几何,研究形状和角度的学问。” 他特意画的是赵阔常用的 “流云十三式”,用勾股定理一算,剑招中竟有七处角度存在浪费灵力的缺陷。
洛清羽的天赋远超程明预期。她的木灵根对空间结构有着天然的敏感,理解三角形稳定性时,立刻联想到家族药圃的篱笆结构;学分数时,她能精准地将灵泉水按 1\/3 的比例分配到不同陶罐;最让程明惊讶的是,她只用了两天就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并用它算出了培育清瘴蕨的最佳湿度。
“程师兄,你看这个!” 第五天傍晚,洛清羽兴奋地拉着程明来到石壁前。她用炭笔绘制了一幅灵气流动图,图中用箭头标注着气流方向,旁边写满了数字:“流速 3.2,阻力 1.8,出口角度 60 度……”
这是她根据程明教的 “流速公式”,结合自己对木灵根的感知,计算出的矿洞灵气分布。与程明用量子神识探测的数据相比,误差竟不超过 5%。
“你在灵气流动中加入了‘摩擦系数’?” 程明指着其中一个修正值,眼中闪过惊喜。这个概念他只提过一次,没想到洛清羽能活学活用。
少女脸颊微红:“我发现矿洞深处的矿石密度不同,灵气流过时的‘阻碍’也不一样,就像…… 就像水流过不同粗细的管道。” 她用程明教的 “管道模型” 来解释,逻辑清晰得让程明想起地球大学里的优等生。
随着学习深入,数学的威力在修真实践中逐渐显现:
丹药提纯时,洛清羽用比例计算出溶剂与丹药的最佳配比,将之前的 58% 纯度提升到 67%,而且每次结果都稳定在 ±1% 以内;
分析剑招时,她用几何角度修正了程明 “流体力学剑谱” 中的三个发力点,让原本需要炼气三层才能使出的剑招,炼气二层就能勉强施展;
预测阵法时,她甚至用简单的代数方程,算出了乱葬岗聚阴阵的能量平衡点,比程明之前的经验判断精准了两刻钟。
“原来‘道韵’是可以算出来的。” 洛清羽抚摸着石壁上的公式,眼中闪烁着顿悟的光芒。过去修士们口中玄之又玄的 “手感”“意境”,在数学面前都变成了可测量、可计算的数字,这种确定性让她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