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家传丹经(2 / 2)

羊皮纸上画着幅复杂的丹炉结构图,炉壁上布满细小的孔洞,标注着 “引气”“分流”“凝华” 等字样。程明的量子神识瞬间捕捉到关键 —— 这竟是个古代版的 “多层过滤结晶炉”,原理与他的陶罐提纯装置如出一辙!

“原来古人早就发现了!” 程明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们用‘灵性’解释的现象,其实就是分子运动规律!”

洛清羽看着他激动的样子,突然笑了,眼角的泪痕还未干:“我就知道,你能看懂它。那些老学究总说‘古法不可改’,可母亲的批注里写着‘丹道如流水,需因势而变’,这不就是你说的‘格物学要与时俱进’吗?”

火把的光芒透过羊皮纸,将丹炉的影子投在石壁上,与程明绘制的现代装置图重叠。两个时代的智慧在这一刻交汇,没有冲突,只有共鸣。

接下来的三天,程明和洛清羽沉浸在丹经的世界里。他们将古方与格物学一一对应:

丹经中 “用晨露炼药,杂质不生”,对应 “低温结晶可减少副反应”;

“双灵根修士炼双属性丹,效率倍增”,印证了 “灵根元素周期表” 中相邻元素的协同效应;

最让程明震撼的是《去芜论》里的一句话:“药无贵贱,提纯则灵;人无优劣,通理则明”—— 这与他的格物学核心思想,竟完全一致!

“我们可以合作。” 程明合上丹经,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用你的古方经验,结合我的格物理论,创造出真正普惠的丹道。”

洛清羽用力点头,指尖的玉簪在火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等我爷爷的病好了,我就说服家族支持你。我外祖父当年就想改革丹道,可惜阻力太大……”

程明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驱散了矿洞的寒意:“这次不一样。我们有证据,有方法,有愿意相信的人。” 他看向石壁上新增的 “丹经格物对照图”,“从杂役到外门,从家族到宗门,我们一步一步来。”

洛清羽离开矿洞时,天刚蒙蒙亮。她将丹经留在了程明这里,只带走了那支玉簪 —— 她说这是 “信物”,代表着两个时代、两种学问的承诺。

程明将丹经藏在矿石砌成的暗格里,与他的格物学手稿放在一起。他知道,这本手札不仅是研究资料,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格物学的根 —— 它不是凭空出现的颠覆,而是对前人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矿洞的火把渐渐熄灭,晨光透过缝隙照在丹经的封面上,金粉书写的 “丹经” 二字仿佛活了过来。程明摸着书页上的玉兰花刻纹,突然想起洛清羽离开时的笑容。

他知道,真正的丹道革新,不是毁掉传统,而是让那些蒙尘的智慧重新发光。而这本家传丹经,就是照亮前路的第一盏明灯。

程明拿起炭笔,在石壁上写下新的计划:“结合丹经古方,优化提纯流程,目标:让杂役也能炼出纯净丹。” 字迹坚定有力,在空旷的矿洞里,仿佛能听到两个时代的智慧在共鸣,声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