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杂役房的窗棂,在程明铺开的麻纸上投下菱形的光斑。他正用炭笔修改着《剑法心得》的初稿,将 “压力差” 三个字圈掉,换成更符合这个世界认知的 “阴阳相吸”。案几上堆着从不同修士那里借来的典籍,《灵根考》《五行感应篇》《炼气入门指南》…… 这些书的纸页泛黄,字里行间都在重复着同一个真理:灵根是修炼的基石,没有灵根者如同朽木,灵根低劣者难成大器。
“程师兄,你的心得写得怎么样了?” 门口传来怯生生的声音。
程明抬头,看见杂役房的少年王二捧着个粗瓷碗站在门口,碗里盛着冒着热气的药粥。这是这几天的常态,自从演武场一战后,原本对他不理不睬的杂役们突然变得恭敬起来,送水送饭的人络绎不绝。
“快了。” 程明放下炭笔,接过药粥。粥里加了些补气的草药,显然是精心熬制的。
王二的目光落在案几上的典籍上,眼神里闪过一丝羡慕:“程师兄,您说…… 像我们这种没灵根的,真的一辈子都只能当个杂役吗?”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难以掩饰的沮丧。
程明舀粥的动作顿了顿。王二的问题像根针,刺破了他这些天刻意维持的平静。这几天为了撰写心得,他接触了不少修士 —— 送典籍来的外门弟子、看守杂役房的执法堂学徒、甚至还有来打探消息的丹房药农。
这些人的灵根差异,比地球人种的肤色差异还要显着。
外门弟子赵阔虽被他击败,但其金灵根纯度达到了七成,灵气运转时带着金属特有的锐利锋芒;洛清羽的木灵根看似普通,却能与植物产生微妙共鸣,这也是她能快速找到瘴灵草的原因;就连执法堂那个最低阶的学徒,其土灵根纯度也有四成,在锁灵阵中行动比常人更顺畅。
而杂役们的灵根…… 大多是驳杂不堪的 “五行混杂根”,纯度能达到两成就算不错。王二的灵根检测结果甚至是 “伪灵根”—— 看似能感应灵气,实则吸收效率不足常人的十分之一。
“灵根…… 到底是什么?” 程明望着碗里翻滚的药草,量子神识不由自主地展开。
他 “看到” 药草的纤维素分子在灵气滋养下舒展,也 “看到” 王二体内那缕微弱的灵气在经脉中艰难蠕动,像陷入泥沼的蚯蚓。更让他惊讶的是,不同修士的灵气在量子层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光谱”—— 金灵根者的灵气光谱带着高频振动,木灵根者则呈现出柔和的连续谱,而自己体内的淡金色光点,光谱却是均匀的连续分布,找不到任何五行属性的特征峰。
“这就是…… 五行灵根的本质?” 程明喃喃自语,舀粥的勺子悬在半空。
他想起化学课上的元素光谱实验,不同元素在激发态下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光谱分析就能确定元素种类。那么,灵根的五行属性,会不会也对应着不同的 “灵气元素”?金、木、水、火、土,或许就是这个世界最基础的五种能量形态,而灵根则是能与这些能量产生共振的 “接收器”。
这个猜想让程明的心跳开始加速。
他放下粥碗,从怀里摸出块光滑的玉石 —— 这是他用三顿饭钱从一个外门弟子那里换来的,据说能辅助感知灵气。他握着玉石走到杂役房的院子里,这里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杂役在偷懒晒太阳,或是外门弟子在监督劳作。
“张师兄,能否借一步说话?” 程明走向正在清点柴火的外门弟子。这位姓张的弟子是火灵根,每次发怒火时,指尖都会泛起淡淡的红光。
张师兄不耐烦地回头,看到是程明,脸色稍缓 —— 谁都知道这个杂役现在是执法堂魏长老关注的人。“什么事?”
“想请教师兄一个问题。” 程明举起玉石,“您能否运转灵气,注入这块玉石?”
张师兄虽疑惑,但还是照做了。淡红色的灵气顺着他的指尖流入玉石,原本洁白的玉石泛起一层淡淡的暖光。
在量子神识的视野里,玉石内部的晶格在灵气作用下剧烈振动,发出特定频率的红光光谱,峰值波长约为 650 纳米 —— 这与地球上红光的波长范围惊人地吻合。
“多谢师兄。” 程明收起玉石,又去找另一位土灵根的杂役。
接下来的一整天,程明像个好奇的孩童,逢人就请教 “灵根感应” 的问题。他让金灵根的弟子触摸铁器,观察其灵气光谱的变化;让木灵根的药农催生草药,记录其能量传递的特征;甚至还说服一位水灵根的洗衣妇,让她将灵气注入水中,分析其对水分子氢键的影响。
他的行为在旁人看来古怪至极。
“程师兄这是怎么了?一天到晚缠着人问灵根的事。”
“怕不是想不开,想研究怎么改善灵根吧?”
“痴人说梦!灵根是天生的,哪能说改就改?”
面对这些议论,程明充耳不闻。他的量子神识像一台精密的光谱仪,将收集到的灵气数据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
金灵根:光谱峰值 620n,振动频率高,能量集中;
木灵根:光谱峰值 550n,振动频率低,能量分散;
水灵根:光谱峰值 480n,具有强穿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