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后。
红星湾一号会议中心,座无虚席。
王浩、铁牛、孙鹏……所有因陆云而脱胎换骨的年轻天骄们齐聚一堂。
他们脸上写满复杂,有对未来的亢奋,有对陆云病情的担忧,更有一丝群龙无首的迷茫。
秦冷月走上主席台。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身形瘦削,背脊却挺得笔直的女人身上。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么。”
秦冷冷地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的面孔,没有讲稿,开门见山。
“陆云为大家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但门后的路,需要我们自己走。”
“从今天起,我,秦冷月,代行陆云总师的一切行政权力。”
此言一出,台下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
“我宣布,立刻成立‘红星湾人文与社会秩序重塑委员会’,我,亲自担任组长。”
“人文?”
“社会秩序?”
这些词,对这群脑子里只有曲率引擎、戴森球的科技疯子来说,太过遥远,也太过“文科生”了。
终于,一个在材料学领域取得惊人突破,代号“点金手”的年轻组长张远站了起来,他毫不客气地发问。
“秦总,我没听错吧?在‘天梯计划’迫在眉睫的关头,您要成立一个研究‘人文’的委员会?”
“恕我直言,这是不是在浪费我们宝贵的算力和资源?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工程师,不是社会学家!”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立刻激起一片涟漪。
“是啊,研究那玩意有什么用?”
“有那时间,我都能把‘生物水泥’的配方再优化一遍了!”
不少人点头附和。
他们敬重秦冷月,但更崇拜陆云那种“技术碾压一切”的风格。
秦冷月看着那个一脸傲气的年轻人,没有动怒,只是平静地问了一个问题。
“张远,我记得你的项目,是‘天梯’基座的‘生物水泥’技术?”
“是!秦总!”
提到自己的专业,张远脸上立刻放出自信的光芒。
“我们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模拟远古蓝藻的钙化过程,理论上可以制造出强度是c50混凝土一百倍的生物水泥!”
“很好。”
秦冷月点点头。
“那你知道,为你们提供‘远古蓝藻模拟算法’最初灵感的是谁吗?”
张远一愣:“这个……不是‘天工’系统根据陆总师留下的知识库自动推送的吗?”
“是陈大爷。”秦冷月淡淡地说。
“谁?”
“陈大爷,李建国工业技术大学后花园的清洁工。”
秦冷月的声音清晰而冰冷。
“他在打扫废弃鱼塘时,发现塘底的淤泥常年累月下来变得像石头一样硬。
他只是把这个最朴素的观察,告诉了一个路过的学生。”
“然后才有了你们所谓的‘灵感’。”
“而他现在,因为那场席卷全民的‘知识风暴’,已经忘了怎么扫地。
他每天都在花园里对着花草树木讲解微积分,逢人就问——”
她停顿了一下,模仿着一种癫狂而茫然的语调。
“‘你知道吗?一朵花的绽放,需要解开多少个偏微分方程?’”
会场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还有王大厨,红星湾食堂的老师傅,他为陆云做过一百零三次宵夜。”
“现在,他连最拿手的蛋炒饭都不会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