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华夏,一股名为Vcd的娱乐旋风,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大江南北。
家家户户都以客厅里摆上一台Vcd机为荣。
这股风潮,也吹进了被超前科技包裹的红星湾。
作为“红星湾城市优化方案”中“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一环,
集团采购部大批量购入最新款的Vcd机,分发到各个宿舍楼与家属楼。
夜。
秦霜月难得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她将自己摔进柔软的沙发,决定看一部她姐姐秦冷月推荐过的经典——《罗马假日》。
她兴致盎然地撕开崭新的碟片包装,将那张银色的光盘小心地放进Vcd机。
托盘滑入,机器发出轻微的读盘声。
电视屏幕闪烁了一下,奥黛丽·赫本那张被誉为上帝杰作的脸庞,现在画面中。
秦霜月脸上的期待,瞬间凝固。
“这……是什么?”
她的声音干涩。
屏幕上的画面,仿佛被一层毛玻璃隔开。
赫本灵动的眼眸,在这里成了一团由像素方块构成的模糊色块。
人物运动时,边缘拖曳着明显的毛刺,脸部的光影过渡,呈现出一种断裂式的阶梯状色带。
音响里传出的声音,单薄,干瘪,像是从一个生锈的铁皮罐头里挤出来的,毫无层次感可言。
“画质太糊了!”
秦霜月身体向后猛地一靠,发出一声充满嫌恶的抱怨。
她的眉心紧紧蹙起,一种被冒犯的感觉油然而生。
“赫本的美,被这该死的压缩算法彻底毁了!”
她无法忍受。
在红星湾,她的日常是“天工”AI实时渲染的全息三维影像。
那里的画面,清晰到可以让她放大观察演员瞳孔中倒映出的摄影机型号。
那里的音效,是能完美模拟米兰大教堂穹顶下每一丝回响的沉浸式声场。
由奢入俭难。
习惯了驾驶星际战舰,再回头看这辆冒着黑烟的拖拉机,简直就是一种酷刑。
在她眼里,这根本不是在欣赏电影,而是在观看一场打了厚码的皮影戏。
她的抱怨,也精准地道出了红星湾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心声。
一场由Vcd引发的集体吐槽大会,在“天工”的内部论坛上迅速发酵。
很快,一个由信息工程系学徒自发组成的,名为【文化复兴】的项目小组,
从“城市优化方案征集”的悬赏榜上接下了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烫手山芋”。
任务目标:从根本上,提升社区的文化娱乐生活体验。
他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优化Vcd的播放体验”。
项目组的临时实验室内。
小组组长是个戴着厚底眼镜的技术宅,名叫孙鹏。他和组员们将一台崭新的Vcd机大卸八块,
各种芯片、电路板、电容铺满了整个工作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焊锡与助焊剂的焦糊味。
“不行,解码芯片是基于pEG-1标准的,这是九十年代初的古董了。”
孙鹏用镊子夹起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对着强光灯观察,语气里满是失望。
“它的核心算法,决定了压缩后丢失的细节是永久性的。
这是根源问题,我们没办法凭空把丢失的信息再造出来。”
“除非,”另一名组员接话,他的声音透着绝望,
“我们重新设计一套解码芯片,并且开发一套全新的、兼容Vcd格式的实时画质增强算法。”
“可这工作量不亚于重新定义一个视频编码标准!”
“而且硬件算力也根本不够,这台机器的处理器连浮点运算都费劲,怎么跑我们的算法?”
讨论陷入了死胡同。
这些曾经能手搓航发的天之骄子们,第一次发现,面对这种看似低级的民用技术壁垒,他们竟然也束手无策。
那种巨大的落差感,让整个实验室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