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釜底抽薪(1 / 2)

“龙脑阁”超净车间内,空气紧绷。

一群刚刚还因共同目标而凝聚的欧洲顶级大脑,此刻分裂成两个阵营。

他们围着巨大的白板,用德语、法语和英语激烈地咆哮,词汇在三种语言间疯狂切换。

若非那身笨重的无尘服束缚,一场全武行在所难免。

“胡扯!”

德国人克劳斯一掌拍在白板上,花白的胡子随着怒气颤抖。

“用电晕放电做预电离,能量密度根本是笑话!在高频脉冲下只会产生更多电弧,光斑均匀性会变成一滩狗屎!”

“你这思想僵化的普鲁士老顽固!”法国材料学家皮埃尔指着克劳斯的鼻子,毫不退让。

“谁说能量不够?只要改进电极材料,用钨钍合金,再配合滑动火花阵列,就能在纳秒内形成完美的电离层!”

“又是你那该死的法国式浪漫理论!”克劳斯眼神中的鄙夷几乎凝成实质。

“你的钨钍合金能在氟气的强腐蚀环境下撑过三秒吗?我们是在建造工业级的怪兽,不是在你家厨房里做法式焗蜗牛!”

“你这是对法兰西美食的公然侮辱!”

“你这是对德意志严谨科学的无耻亵渎!”

国际学术争端,迅速滑向人身攻击与美食鄙视链的深渊。

荷兰专家赫尔曼试图打圆场。

“先生们,先生们!冷静……”

“闭嘴,你这个和稀泥的!”

两个声音异口同声地将他吼了回去。

陆云和陈琳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幅景象。

“怎么回事?”陆云问。

陈琳面露苦涩,指着白板上两种迥异的技术方案图。

“为预电离的技术路线吵翻了。克劳斯博士坚持用x射线方案,成熟可靠,但系统复杂,成本高昂。”

“皮埃尔博士主张用电晕放电方案,想法新颖,但材料和工艺风险太大。”

“一个太保守,一个太激进,谁也说服不了谁。”

陆云明白了。

典型的路线之争。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两派争执不下的方案图旁边,画下了第三个。

一个结构简洁到极致,却又暗合某种至高物理法则的方案。

“先生们。”

陆云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奇异的魔力,瞬间掐灭了车间里所有的嘈杂。

所有人的目光,都钉死在他笔尖下的那张新图纸上。

“你们为什么,总想着在放电之前,去‘预’电离呢?”

“我们为什么不能,让主放电本身,来创造它所需要的均匀电离环境?”

“不可能!”克劳斯本能地反驳,“主放电是雪崩效应,根本无法控制均匀性!”

“那是在常规电极结构下。”

陆云的笔尖,重重点在自己图纸的核心部件上。

那是一个由无数微小、彼此绝缘的金属针尖组成的阵列,形如一柄世间最精巧的梳子。

“如果,我们的阴极,不是一整块金属。”

“而是由一万个,甚至十万个这样的‘滑动火花针’组成呢?”

“高压脉冲施加的瞬间,每个针尖都会产生一个微小的、独立的滑动火花。十万个微型火花同时诞生,它们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巨大且均匀的紫外辐射源。”

“这个辐射源,会在微秒之内,对整个气体腔进行‘饱和式’的光电离。”

“它既是主放电,也完成了预电离。”

“我称之为——‘自光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