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一榔头的基本操作(2 / 2)

甚至不需要用任何仪器,光是用肉眼,就能看出它和之前高士伟带来的那些废品,有着天壤之别。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一个海军的年轻工程师,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声音哽咽地喊了出来。

高士伟颤抖着手,戴上白手套,像捧着一件稀世珍宝一样,

小心翼翼地将那片还带着余温的叶片,捧了起啦。

他把它举到眼前,对着灯光,仔细地端详着。

他看到,在叶片光滑的表面下,仿佛能看到一种奇特的、如同木材纹理一般的细密纹路。

他知道,那不是纹路,那是一个个完美的、排列整齐的金属晶胞。

这,就是传说中的,单晶!

钱秉义和他团队的人,也全都围了上来。

他们看着那片叶片,眼神里写满了震撼和不可思议。

理论,终究变成了现实。

那个被他们嗤之以鼻的“土灶”,真的炼出了“神仙”!

陆云从高士伟手中,接过了那片叶片。

他走到依旧处在巨大震惊中,无法自拔的钱秉义面前,

将那片凝聚了无数人心血和智慧的叶片,递了过去。

“钱教授,”陆云的语气,平静无波,

“现在,你可以再用你的理论,分析分析这个了。”

“让它也替我,说句人话。”

钱秉义伸出手,动作却有些僵硬。

入手的感觉,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它并不沉重,反而有一种奇特的、带着韧性的轻盈感。

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德国蔡司公司出品的高倍放大镜,凑到了眼前。

在放大镜下,叶片表面的微观世界,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

没有砂眼,没有气孔,甚至连最细微的加工痕迹都看不到。

整个叶片,浑然一体,仿佛是天然生成的一般。

他甚至能看到,在叶片表面的金属晶格,呈现出一种近乎于绝对规则的、如同阅兵方阵般的整齐排列。

“这……这不可能……”他失神地喃喃自语,像是在梦呓,

“这种级别的表面光洁度和晶体完整度,就算是罗罗公司的斯贝发动机核心叶片,也做不到……

他们用的是最先进的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技术,

你们……你们怎么可能……”

他想说“你们用一口铁锅怎么可能做到”,但这句话,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了。

事实,就摆在他的眼前。

这片小小的叶片,像一个响亮无比的耳光,

狠狠地抽在了他那张写满了“科学”与“权威”的脸上,

也抽在了他信奉了一辈子的“造不如买”的理论上。

“钱教授,光看可不行。”陆云的声音,适时地响起,

“真金不怕火炼,好东西,得试试才知道。”

他转头对孙建说:“孙师傅,把咱们的宝贝拿出来,给钱教授和各位专家,表演个节目。”

“好嘞!”孙建应了一声,脸上洋溢着一种扬眉吐气的兴奋。

他和一个老师傅,抬过来一个半米见方的,用厚重钢板焊死的铁箱子。

箱子的正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窗口上装着防弹玻璃。

“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简易冲击试验机。”陆云解释道,

“原理很简单,就是用高压空气,将一颗标准钢珠,以超音速发射出去,来测试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他从钱秉义手中,拿回了那片单晶叶片,将其固定在试验机的卡槽里。

然后,他又从旁边的一个工具箱里,拿出了一样东西。

那是一片德国产的,双立人牌剃须刀片。

在八十年代,这玩意儿是绝对的奢侈品,以其锋利和坚韧而闻名,是顶级工业钢材的代表。

陆云将那片薄薄的剃须刀片,也固定在了单晶叶片的旁边,作为对比。

“准备好了吗?”陆云回头,看了一眼钱秉义。

钱秉义的嘴唇动了动,没有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那个试验箱。

“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