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正中央,那台被王敬业命名为“红星一号——铁锅之心”的真空感应熔炼定向凝固炉,正静静地矗立着。
它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缝合怪”的气质,
苏联产的陈旧真空阀门,旁边接着德国进口的精密分子泵;
国产的笨重变压器,连接着不知道从哪个报废设备上拆下来的控制仪表。
而最显眼的,莫过于炉体顶部那个用不锈钢浇筑的巨大封头,
那圆润丝滑的弧度,依稀还能看出食堂那口功勋炒菜铁锅的风采。
钱秉义和他的团队站在安全线外,脸上的表情,精彩纷呈。
“胡闹!简直是胡闹!”钱秉义身边的一个研究员,压低了声音,对着他老板吐槽,
“老师,这根本就不是科学,这是在搞封建迷信!
用这种废铜烂铁拼凑出来的东西,别说炼出单晶叶片,我怕它通上电就会直接爆炸!”
钱秉义没有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那台怪模怪样的炉子。
他的心里,何尝不是同样的想法。
但陆云之前在会议室里那番理论,像一根刺,深深地扎进了他的心里。
他有一种荒谬的预感,今天,自己可能会亲眼见证一个完全无法用现有科学理论解释的“神迹”,
或者是一场惊天动地的“事故”。
“各单位注意,准备启动!”陆云的声音,通过车间的广播系统,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角落。
他没有穿白大褂,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
正站在那个简陋的控制台前,神情专注得像一个即将指挥一场交响乐的指挥家。
高士伟亲自担任副手,戴着老花镜,紧张地盯着真空计的读数。
孙建和几个老师傅,则负责检查各个阀门和线路。
那群海军来的年轻工程师,也早已没了之前的傲气,一个个像小学生一样,屏息凝神,等待着陆顾问的指令。
“分子泵启动,开始抽真空!”
随着陆云一声令下,从刘老龟那里“骗”来的德国分子泵,发出了一阵低沉而有力的嗡鸣。
控制台上的真空计指针,开始缓慢而稳定地向下移动。
10的负1次方帕……
10的负2次方帕……
10的负3次方帕……
“真空度正常!”高士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
光是这个真空度,就已经超过了他们院里那台苏联宝贝疙瘩的极限性能。
钱秉义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感应线圈通电,功率百分之三十,开始预热!”
“嗡——”
一阵高频电流的蜂鸣声响起,炉体内部,那圈用钼镧合金丝缠绕的加热线圈,瞬间由暗变红,再由红转为刺眼的亮白色。
炉内的温度显示仪上,数字开始疯狂地向上跳动。
500c……800c……1200c……
“温度上升速率正常!”孙建在一旁大声报告,他的额头上已经全是汗,一半是热的,一半是紧张的。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嘀嘀嘀——”
控制台上一个毫不起眼的报警器,突然发出了急促的尖叫。
“不好!陆顾问!”一个负责监控冷却系统的海军工程师脸色煞白,
“感应线圈的冷却水流量计读数突然下降了百分之二十!
再这样下去,线圈会因为过热而烧毁的!”
钱秉义的嘴角,刚刚勾起一抹“果然如此”的冷笑。他身后的助理更是幸灾乐祸地低语:
“我就说吧,要出事了。这种土造的玩意儿,怎么可能稳定运行。”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高士伟急得满头大汗,下意识地就要去拉断电的总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