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远方(1 / 2)

一年后的深秋。

空气里弥漫着桂子残留的最后一缕甜香,混合着落叶淡淡的枯涩气息。风,已带了明显的凉意,吹过城市宽阔的街道,卷起几片金黄的银杏叶,打着旋儿,如同逝去的时光,轻盈而无奈。

“观我生——林观夏摄影展”的开幕酒会,在市美术馆一个极富现代感的展厅里举行。没有一年前“观园”庆功宴那样的极尽奢华与喧闹,这里流淌着的是低回的古典乐,人们低声交谈,目光都被墙上一幅幅黑白或淡彩的影像所吸引。

林观夏穿着一袭素雅的米白色长裙,站在展厅中央,接受着来宾的祝贺。她的头发长了些,松松地挽在脑后,露出了光洁的额头和纤细的脖颈。一年不见,她身上那份怯怯的、如同受惊小鹿般的神情褪去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内敛的光华。她的笑容依旧温和,但眼底深处,却多了一些历经风雨后才会有的、如同秋水般明澈而疏淡的东西。

她成功了。不再是依附于谁的身影,而是作为独立的艺术家——林观夏。这些照片,记录着城市的变迁,光与影的舞蹈,更有一些极其私人的、关于成长、关于告别、关于内心深处细微震颤的瞬间。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女孩如何在一场情感的风暴中,破碎,然后,自己将自己一片片拾起、黏合、重塑的故事。

展厅入口处,出现了一个挺拔熟悉的身影。顾北辰穿着一件深灰色的羊绒大衣,风尘仆仆,却依旧引人注目。他站在哪里,哪里就好像自动成了焦点。他的目光穿过人群,精准地落在了观夏身上。那目光里,有欣赏,有欣慰,有不易察觉的复杂情愫,但更多的,是一种尊重和平静。

他缓步向她走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过往一年的时光碎片上。

“观夏。”他站定在她面前,声音低沉,带着秋日特有的醇厚,“恭喜你。展览……非常成功。”

“谢谢你能来,顾先生。”观夏微笑着回应,礼貌而周到,如同对待任何一位重要的来宾。她不再叫他“北辰”,那个曾在她心底千回百转的名字,如今出口,已是云淡风轻的“顾先生”。

顾北辰的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失落,但很快便消散了。他环视着四周的作品,目光最终停留在一幅题为《裂隙之光》的照片上——那是在一堵斑驳的老墙裂缝中,顽强生长出的一株嫩绿小草,逆光下,绒毛清晰可见,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这张照片,”他轻声说,“让我想起了很多。”

观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唇边漾开一个了然的、淡淡的微笑:“是啊,裂缝的存在,也许不是为了展示残破,而是为了告诉光,该从哪里照进来。”

她的话,像是一句偈语,概括了她这一年的心路历程。顾北辰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仿佛想从她平静的眼眸中,再找寻到一丝当初为他悸动的痕迹,但他看到的,只有一片清澈见底的、如同深潭般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