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晚宴上的那一句“我不想看到你眼中,有任何一丝失落”,像一枚投入静湖的巨石,在林薇和顾风行之间激起了滔天巨浪,也彻底搅乱了林薇原本就已波澜暗涌的心湖。
晚宴结束后,她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现场,甚至不敢回头看顾风行那双深邃如海、仿佛能将她灵魂都吸走的眼睛。苏曼跟在她身后,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
回到那个冰冷而空旷的家,周正依然没有回来。巨大的寂静包裹着她,但这一次,寂静中却回荡着顾风行最后那一声低沉而充满力量的呼唤——“林薇”。那两个字,像带着滚烫的温度,烙印在她的心尖上,灼得她坐立难安。
她成功了。她拍下了那件艺术品,阻止了他可能出现的“失落”。可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巨大的、几乎将她淹没的惶恐和负罪感。她做了什么?在一个公开的场合,几乎是向另一个男人,袒露了如此不加掩饰的关切?她违背了自己一直以来恪守的准则,越过了那条危险的边界。
第二天,那件被精心包装的艺术品由专人送抵家中。那是一个现代风格的青铜雕塑,造型抽象,却充满了挣扎与向上的力量。林薇将它放在客厅的角落,目光与之相遇时,心口总会泛起一阵复杂的悸动。这不仅是件艺术品,更是她情感出轨的物证,时刻提醒着那个夜晚的冲动与失控。
她以为顾风行会联系她,为那件昂贵的礼物,或是为她那句石破天惊的话。然而,没有。手机安静得出奇,没有任何来自他的信息。这种沉默,反而比任何追问都更让她心慌意乱。他后悔了吗?他被她的唐突吓退了吗?还是…他在用沉默惩罚她的越界?
这种猜测和不安,折磨得她茶饭不思,本就纤细的身形越发清减,眼下的黛色也越发浓重。她像是在等待一场审判,而法官却迟迟不肯落下法槌。
就在她几乎要被这种焦灼的等待逼疯时,收到了一个意外的包裹。没有署名,寄件人信息空白。她疑惑地打开,里面是一本精装的、早已绝版的洛羽早期画册,以及一张素雅的信笺。
信笺上只有一行手写的字,笔迹清峻洒脱,一如他本人:
“‘既雨既处’——甘霖已降,当安心承受滋养。德性深厚,方能承载这份馈赠。望珍重。”
没有称呼,没有落款。但她一眼就认出,这是顾风行的字迹。
“既雨既处”…。他是在告诉她,那场她期盼已久、压抑已久的情感之雨,终于已经落下;而“处”,是停止,也是承受。雨已下,就需要安心地去接受这份情感的滋润。
他看穿了她所有的惶恐和自责,他用这种方式告诉她:我接受了你的心意,我明白你的情感,这并非罪孽,而是如同久旱甘霖般的自然。但我们需要德行,需要克制,需要以更负责任的态度来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情感。
他不是退缩,不是拒绝,而是用一种更成熟、更深刻的方式,接住了她抛来的惊惶失措的球,并给予了回应和引导。
泪水瞬间模糊了林薇的视线。那不是委屈的泪,不是痛苦的泪,而是一种被深深懂得、被温柔接纳后的释然与感动。他比她想象的更加沉稳,更加珍视这份感情。他没有趁虚而入,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告诉她:雨已下,我们无法假装它没发生过,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承受它,如何让它滋养而非毁灭我们。
她紧紧抱着那本厚重的画册,仿佛抱着一个温暖而坚定的承诺,哭得不能自已。多日来的焦虑、不安、负罪感,在这一场痛哭中得到了彻底的宣泄和净化。
从那天起,他们之间的联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依然没有频繁的短信,更没有逾越的言辞。但他们会分享同一片天空的云彩,会聆听同一首交响乐的章节,会在不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看同一场日落。
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无声流淌。她知道他懂她的沉默,他也知道她明白他的克制。这种精神上的高度契合和紧密连接,带来一种极致的、近乎颤栗的幸福感,同时也伴随着一种“月几望”——月满将亏的隐忧。
这份感情太过美好,美好得像一场易碎的幻梦。它建立在道德的悬崖边,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林薇沉浸在这种被理解的巨大幸福中,却又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现实的压力和警示。
她开始更加无法忍受与周正之间冰冷窒息的氛围。周正似乎也察觉到了她某种微妙的变化,那种变化并非外在,而是内在的一种疏离和…焕然一新?他试图用物质来弥补,给她买了更昂贵的珠宝,但她只是淡淡地看着,眼中再无波澜。他带她去参加更高级的酒会,她全程保持着得体的微笑,灵魂却早已抽离。
她的人还在这段婚姻里,但心,早已飞向了那个能与她灵魂对话的人。
这种割裂的生活,让那份隐秘的情感愈发炽热,也愈发痛苦。
一天深夜,周正又一次酒气熏天地晚归。他推开卧室的门,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去客房,而是站在门口,看着靠在床头看书的林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