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爱情六十四封 > 第3章 霓虹下的金影

第3章 霓虹下的金影(2 / 2)

陈默愣住了,他似乎没想到林晚会这样反驳。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想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你以为维持这个家容易吗?我每天加班,陪客户喝酒,不都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吗?”

“可这个家,不是只有‘更好’,还有‘舒服’啊。”林晚的声音带上了一点哽咽,“我每天系着你喜欢的丝巾,穿着你喜欢的衣服,做着你喜欢的饭菜,守着你定下的规矩,我已经很懂事了。可我现在不想懂事了,我想舒服一点,想不被别人当成工具,想被当成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陈太太’。”

陈默看着她泛红的眼睛,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林晚——她总是温和的,顺从的,像一只安静的猫,可此刻,她的眼睛里带着倔强的光,像一株在石缝里努力生长的小草。

林晚没有再等他说话,转身走出了酒店。晚风迎面吹来,带着夜晚的凉意,吹在她发烫的脸上,让她清醒了不少。她脱下高跟鞋,赤着脚走在人行道上,地面有点凉,却比高跟鞋舒服多了。黑色丝绒裙的裙摆扫过脚踝,像一层冰冷的网,她伸手把裙摆往上提了提,露出光洁的小腿,感受着风的温度。

她走到一个公交站,坐在长椅上,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霓虹灯光落在她的脸上,明明灭灭,像张总手腕上的金表,刺眼却虚假。她突然想起江屿——想起他虎口处的墨渍,想起他帮她系的松散丝巾,想起他说的“树长得歪一点没关系,只要根扎得深,一样能开花”。

江屿从来没有给过她任何承诺,没有提过任何要求,却让她觉得舒服,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而张总的诱惑,陈默的“为了这个家”,都像沉重的枷锁,让她喘不过气。

她从包里摸出手机,屏幕上有陈默发来的消息:“你在哪里?我送你回家。”她没有回复,而是翻到了江屿的名片——那张浅棕色的纸,被她小心翼翼地夹在手机壳里,边缘有点磨损,却依然温暖。

她指尖划过名片上的手写字迹,心里突然变得很清楚:她想要的,从来不是钻石项链,不是更好的日子,而是一个能看懂她的拘谨,包容她的不完美,让她不用“懂事”,不用伪装的人。就像江屿,就像画廊里的光影,就像后院的晚风,不功利,不虚假,只有真切的温软。

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香气,是烤红薯的味道。林晚站起身,赤着脚朝着香气的方向走去。路边有一个烤红薯摊,老爷爷正拿着铁铲翻动着红薯,红薯的香气在晚风中散开,温暖又踏实。

“姑娘,买个红薯?”老爷爷笑着问,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像盛开的菊花。

“嗯,要那个最大的。”林晚掏出钱包,拿出零钱递给老爷爷。

老爷爷把热乎乎的红薯递给她,笑着说:“刚烤好的,小心烫。”

林晚接过红薯,指尖碰到滚烫的锡纸,却觉得很温暖。她剥开锡纸,红薯的香气更浓了,金黄色的果肉冒着热气,像小时候外婆给她烤的红薯。她咬了一口,甜丝丝的,暖到了心里。

她站在路边,一边吃着红薯,一边看着霓虹闪烁的街道。张总的金表,陈默的规矩,酒会上的浮华,都像过眼云烟,渐渐消散在晚风里。她知道,自己没有像“见金夫”那样失去自我,她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也看清了自己的内心——她要的不是短暂的诱惑,而是长久的真切。

吃完红薯,林晚把锡纸扔进垃圾桶,穿上高跟鞋,慢慢往家走。她没有回酒店找陈默,也没有给她发消息,只是一步一步地走着,高跟鞋踩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不再是小心翼翼,而是带着一点坚定。

路过那家“拾光画廊”时,她停下了脚步。画廊已经关门了,门口的红灯笼亮着,暖黄色的光落在门上,像一双温柔的眼睛。她想起江屿说的“下周有个新展”,想起巷口的馄饨摊,想起他帮她系的丝巾。

她摸了摸脖子,那里空荡荡的,却好像还残留着丝巾的温度。她突然笑了,拿出手机,给江屿发了一条消息:“下周的新展,我可以来吗?”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来时,林晚的心里像放下了一块石头。她知道,自己正在慢慢走出那个规矩的围城,正在慢慢唤醒心里的蒙昧。而那个霓虹下的金影,不过是成长路上的一块试金石,让她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晚风轻轻吹着,路边的樱花树落下一片粉色的花瓣,落在她的肩上。林晚没有像往常一样拂掉,而是任由花瓣落在身上,像一个温柔的鼓励。她抬起头,看着画廊门口的红灯笼,心里充满了期待——期待下周的新展,期待巷口的馄饨,期待那个能让她做自己的人。

霓虹依旧闪烁,却不再刺眼。林晚踩着高跟鞋,一步步往前走,背影在灯光下,渐渐变得坚定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