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这份以标志性红色边框定义了一个世纪全球风云人物的杂志,在最新一期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
它没有评选 “年度人物”,因为用 “年度” 这个词来形容那个男人,已经显得过于渺小。
新刊的封面上,没有采用林风任何一张商业精英式的标准照。照片的背景不是高耸入云的金融大厦,也不是充满未来感的科技园区,而是一片深邃无垠的星空。
林风身着最简单的便服侧身而立,他的目光没有注视镜头,而是凝望着照片一角那颗散发着蔚蓝光芒的孤独星球。在他的剪影与地球之间,一道由无数精密代码和基因序列构成的璀璨光带连接着两者,仿佛象征着他用智慧为这颗星球的未来搭建了一座通往星辰的桥梁。
照片下方是一行用最庄重的衬线字体印刷出的标题,没有任何花哨的形容词,只有一句如同史书般的最终论断 ——
the an who Reshaped the world.
(那个重塑了世界的人。)
当这本杂志被铺上全球数百万个报刊亭时,它所引发的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舆论风暴,而是一次全球性的集体朝圣。
人们终于为过去几年间那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颠覆性变革找到了一个统一的定义。从 “星元” 重塑全球金融秩序,到 “天机” AI 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从 “普罗米修斯” 让人类窥见长生的门槛,到 “星河” 计划将文明的触角伸向太空。这一切都源自于照片上那个看起来略显单薄的东方背影。
他没有像历史上的君王那样用铁与血去征服土地,只是用代码、用能源、用生命科学重新定义了人类社会运转的底层逻辑。他瓦解了旧世界的秩序,却又建立了一个更公平、更高效也更具想象力的新世界。
“重塑世界” 这个听起来近乎 “神” 才能完成的伟业,用在他的身上却显得那么恰如其分。
……
日内瓦湖畔,赫斯勒男爵的私人古堡书房内。
这位曾经的罗斯盟欧洲派领袖正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阅读着《时代》周刊上关于林风的长篇深度报道。在他的对面坐着专程从北美飞来的水果公司 cEo 赛克,与搜索巨头谷哥的创始人施建人。
三位旧时代的巨擘此刻神情都异常复杂。
“他们用词很精准,” 赫斯勒男爵放下杂志揉了揉眉心,“不是‘影响’,也不是‘改变’,而是‘重塑’。就像上帝掰碎了一个旧的陶土世界,然后用全新的材料烧制出了一个崭新的瓷器。”
赛克这位一生都在追求用科技与艺术去创造完美 “作品” 的偏执狂,闻言露出了一个苦涩的笑容:“我们曾经以为自己是在创造工具,我们创造了更快的芯片、更便捷的操作系统、更精准的搜索引擎,我们以为这就是科技的终点。”
他拿起桌上的那本杂志,指了指封面上的林风:“直到他出现,我们才发现我们只是在为他那座即将建成的文明大厦提供了一些还算趁手的砖头和瓦块而已。他才是那个真正的总建筑师。”
施建人这位以 “整合全球信息” 为使命的理想主义者,则看得更深:“他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我们无法理解的‘黑科技’,” 他看着窗外那一望无际的湖面悠悠地说道,“而在于他为‘科技’这种冰冷的中性力量赋予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指向性’。”
“我们用科技让用户看到更多他们想看的广告,他用科技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获得平等的教育;我们用科技优化算法让外卖骑手再快上三十秒,他用科技延长人类的寿命对抗我们共同的敌人 —— 死亡。我们还停留在用科技去满足‘人性’的阶段,而他已经开始用科技去提升‘人性’的上限了。”
一番话让书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这不是商业上的失败,而是维度上的完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