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克那通蕴含着冰冷杀意的电话,如同遥远大洋上空扇动翅膀的蝴蝶,在东方大陆的科技界和舆论场,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飓风。
尽管通话内容被最高级别加密,但“水果公司”这头庞然巨物的任何异动,都足以让世界为之侧目。通话结束后的短短二十四小时内,一连串不祥的信号开始密集出现。
水果公司法务部开始大规模招聘专攻东方大陆商业法的顶级律师;其在华尔街的合作投行,开始悄然建仓做空几家为星辰科技提供元器件的东方供应链企业;《硅谷观察家报》等西方主流科技媒体,口径统一地刊登出数篇措辞严厉的评论文章,标题耸人听闻——《“星辰”的崛起:一场由模仿与窃取构筑的幻梦?》、《专利壁垒:水果帝国不可逾越的护城河》。
山雨欲来风满楼。
傻子都看得出来,一场针对星辰科技的、蓄谋已久的“绞杀”行动,已经拉开了序幕。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这样的剧本并不陌生。数十年来,他们已经见证了太多次:每当本土有某项技术或某家企业崭露头角,试图挑战西方巨头的垄断地位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专利诉讼、技术封锁、舆论抹黑……一套组合拳下来,再有潜力的“希望之星”,也往往被扼杀在摇篮之中,最终落得被收购或破产的下场。
这一次,轮到星辰了吗?
网络上,悲观的情绪开始蔓延。
“唉,终究还是来了。水果公司要动真格的了。”
“星辰虽然厉害,但毕竟太年轻了,底蕴和水果没法比。光是专利官司,就能把它活活拖死。”
“可惜了,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能跟巨头掰手腕的,恐怕又要重蹈覆tRIcK。”
然而,就在这片悲观的论调甚嚣尘上之时,星辰科技的官方,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回应。
没有悲愤的控诉,没有煽情的呐喊,更没有丝毫的示弱。
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和所有社交媒体账号上,同步更新了一张图片。
图片背景是深邃的宇宙星空。前景,是一行由“星辰oS”系统代码构成的、遒劲有力的汉字书法: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下方,还有一行英文小字:that which builds you, will be that which breaks you.
这句没头没尾、却充满了古典哲学意味和磅礴自信的回应,像一道划破阴霾的闪电,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情绪。
它没有解释,没有辩驳,却比任何长篇大论都更有力量。它透露出的信息清晰无比:我们不惧怕任何基于规则的战争。你们引以为傲的专利壁垒,恰恰将成为埋葬你们霸权的坟墓。
这是一种何等的傲骨与自信!
“天哪!这回应太霸气了!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态度!”
“我查了,这代码是星辰oS最底层的核心引导代码,全部是自主编写的!这是在用技术实力,狠狠地抽水果公司的脸!”
“不当受害者,只做挑战者!路转粉了!我现在就去下单星辰1号,不为别的,就为这份骨气!”
舆论的风向,在一夜之间彻底逆转。悲观与同情,被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战斗欲所取代。人们意识到,这一次的星辰,和过去那些面对打压只会哭诉的企业,完全不同。
它的脊梁,是挺直的。
而真正将这股民间情绪推向顶点的,是一次看似寻常,却意义非凡的视察。
三天后,一列没有任何特殊牌照的黑色车队,低调地驶入了星辰科技的总部园区。
当车门打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沉稳的老者走下车时,亲自在门口迎接的林风,也感到了一丝意外。
来者,是东方大陆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最高负责人,被誉为“科技产业总设计师”的——周振国。
这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推动这个国家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他亲眼见证了“缺芯少魂”的年代,国家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所有屈辱与无奈。
“林风同志,不请自来,没有打扰你的工作吧?”周老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他紧紧握住林风的手,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睛里,充满了欣赏与审视。
“周部长,您能来,是我们所有星辰人的荣幸。”林风不卑不亢地回答。
没有客套的寒暄,周振国开门见山:“带我看看你们的实验室,看看你们的‘心脏’。”
林风点点头,亲自引导着周振国一行,走进了星辰科技最核心的研发中心。
在这里,周振国看到了正在进行最后调试的、完全自主架构的“烛龙一号”芯片;看到了由人工智能“太一”管理的、拥有恐怖算力的“天幕云”全球数据监控中心;看到了“天机”AI实验室里,那些足以改变未来数十年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沿项目。
每到一处,周振国的眼神就亮一分。他身边的专家团队,更是不断发出低声的惊叹。他们看到的,已经不是一家简单的商业公司,而是一个拥有完整技术内循环、且在多个领域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的科技“生命体”。
“好,好啊……”在参观完“天幕云”的控制中枢后,周振国一连说了两个“好”字,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林风,“小同志,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来吗?”
“我想,不仅仅是为了参观。”林风平静地回答。
“没错。”周振国点了点头,语气变得严肃,“我是来‘看’的。看一看,面对大洋彼岸掀起的风浪,我们自己的船,到底够不够结实。看一看,我们这一代人梦寐以求的‘科技自主’,是不是真的在你这里,看到了曙光。”
他顿了顿,声音中带上了一丝沉重的感慨:“这些年,我们见过太多所谓的‘自主创新’,剥开华丽的外壳,里面还是别人的技术,别人的标准。我们受够了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的日子。一旦风吹草动,房子就会塌。”
“而今天,我在你这里,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地基’。虽然还很年轻,但它坚固、深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