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离开赵家大院的消息。几乎在同一时间。就通过加密线路传回了赵卫国的书房。这位老人并没有像他儿子赵天宇那样暴跳如雷。他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前。
看着庭院里那棵已经生长了数百年的古槐。眼神平静得可怕。但赵子阳知道。这平静之下。是足以倾覆江海的滔天怒火。父亲已经很多年没有被人如此当面顶撞过了。
尤其还是被一个他眼中的“后生晚辈”。“父亲。这个林风软硬不吃。看来是铁了心要和我们作对。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赵子阳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请示的意味。赵卫国没有回头。他的声音像是从古井深处传来。带着一丝阴冷的寒意。“一艘船。之所以能乘风破浪。是因为它相信自己坚不可摧。
要毁掉它。最好的办法不是用炮火。而是先让船上的水手和乘客们相信。这艘船即将沉没。让他们因为恐惧而自乱阵脚。甚至亲手凿穿船底。”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赵子阳的脸上。“你忘了我们赵家最擅长的武器是什么了吗。不是金钱。也不是权力。而是人心。是舆论。是那支能杀人于无形的笔。和那张能颠倒黑白的嘴。”
赵卫国坐回太师椅。端起那杯已经凉透的茶。轻轻吹了吹。“我要让林风这个名字。在三天之内。从一个万众敬仰的科技新贵。变成一个贪婪无度的数据窃贼。一个威胁国家安全的垄断寡头。一个随时可能卷款跑路的金融骗子。我要让他的风行科技。从一个民族骄傲。
变成一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我要让他的用户抛弃他。让他的员工怀疑他。让他的合作伙伴远离他。让所有监管机构都盯上他。我要把他从神坛上。活生生地拽下来。摔进泥里。再踏上一万只脚。”他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毁灭意志。一场由墨水和像素构成的战争。由这个老人的一句话。正式宣告开始。
战争的第一枪。在林风回到江南的第二天凌晨打响。国内最权威也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由一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撰写的评论文章。
文章的标题是《警惕!正在形成的“数据霸权”与被扼杀的创新温床》。文章通篇没有直接点名风行科技。但字里行间的所有描述都精准地指向林风的帝国。文章用一种痛心疾首的笔调。描绘了一个科技巨头如何利用其操作系统和社交平台的垄断地位。
无情地扼杀着中小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它将风行科技的生态闭环。形容为一座密不透风的“数字围城”。将林风形容为一个坐在数据王座上漠视规则的“年轻暴君”。这位经济学家在圈内以正直敢言着称。他的这篇文章。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商业界和舆论场。
这只是一个开始。仿佛约定好了一般。当天上午。数十家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并配上了各自更具煽动性的标题。《谁来监管失控的科技巨兽》《你的每一次点击都在为垄断添砖加瓦》《我们需要创新者而非掠夺者》。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风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席卷了整个网络。
如果说第一波攻击还披着学术探讨和商业评论的外衣。那么接踵而至的第二波攻击。则彻底撕下了所有伪装。变得血腥而恶毒。无数个来源不明的“内幕消息”开始在各大论坛社交平台和聊天群里疯狂传播。有的帖子“揭秘”了林风所谓“肮脏”的发家史。将他通过比特币获得的财富描绘成一场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
暗示他背后有不明的境外资本支持。有的文章则开始攻击林风的私德。编造出各种荒诞离奇的奢靡生活和情感纠葛。试图将他塑造成一个德不配位的暴发户。更致命的是。一些拥有大量粉丝的“科技大V”和“网络红人”。开始集中炒作风行科技的“隐私安全”问题。他们用一种危言耸听的口吻。
暗示风行操作系统存在“后门”。会偷偷上传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发布了一份所谓的“独立调查报告”。声称在风行科技的数款核心应用中发现了“严重的安全漏洞”。可以轻易获取用户的相册通讯录和支付信息。这份报告漏洞百出逻辑混乱。但在赵家控制的水军和营销号的疯狂推动下。它还是像病毒一样扩散开来。恐慌开始在普通用户中蔓延。
第三波攻击。则来自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豺狼。一些长期被风行科技压制得喘不过气的竞争对手。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虽然不知道这股风暴的源头是赵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他们纷纷动用自己的公关资源。购买版面和热搜。放大风行科技的负面新闻。甚至伪装成普通用户。在应用商店里给风行科技的软件打一星差评。撰写充满负面情绪的评论。与此同时。一些与赵家关系密切的地方监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