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琅落魄阳翟县(2 / 2)

卖鱼的老妪啐了口唾沫:“世家子弟?连条鱼都买不起,还端着贵公子的架子作甚!”她故意将死鱼摔在他脚边,腥血溅上补丁裤腿。

蒋琅攥紧铜钱袋的手背青筋暴起,喉咙里哽着一声呜咽,却终究低头快步逃离。

街角孩童追着喊:“蛀书虫!蛀书虫!”他跑得更快,直到巷尾才停下,倚着墙大口喘气,湿漉漉的菜叶还粘在衣襟上,像一块块嘲讽的招牌。

“父母大人膝下:

儿蒋琅叩首。自家族蒙难,儿从云端跌落,受尽困顿与歧视。往昔锦衣玉食、受人尊崇,如今粗衣恶食、遭人白眼,剜心刻骨,儿实不甘!

今决意离乡赴阳翟,寻昔日受恩于族者,借势攀援。仕途险峻,然儿志如铁,必搏命相争,挣得一席名堂!临行涕泣,惟祈双亲宽宥。待功成日,定归奉养,以雪今日之耻。

儿蒋琅再拜。”

给父母留下一封告别信,蒋琅便背着补丁行囊,踉跄到阳翟县衙。县令元世木闻声从案后抬头,眉头拧成死结。十年前他攀附到蒋家,是蒋汾亲自举荐给大中正,他才得入仕途。

如今见蒋琅蓬头垢面,发髻散乱如草,鞋底泥渍混着血迹,元世木心头直打鼓:若收留他,恐被牵连;可拒之门外,又愧对旧恩。

“元大人……”蒋琅嗓音沙哑,拱手时袖口露出皴裂的手腕。元世木沉默半晌,终挥挥手:“来了,便……做个幕宾吧。”话音未落,已有衙役将他领向最偏僻的西厢房。

初几日,蒋琅如困笼之雀。西厢房墙角渗水,霉斑爬上墙皮,夜里老鼠啃食他案头的冷馒头。元世木每日扔来厚厚一摞县志公文,冷着脸道:“整理完再吃饭。”蒋琅蜷在潮湿的矮榻上,就着昏油灯抄录,手指被粗糙纸页割出细痕,血珠渗进墨迹里。

半月后,阳翟县爆发商户地契纠纷。两家族争一块祖产,旧契残破,字迹难辨。元世木在堂上焦头烂额时,蒋琅忽从堆叠的县志中抽出一册泛黄卷宗,指尖发颤:“大人,三十年前县衙曾测绘全城地界,此册末页有图!”

他展开残卷,墨线勾勒的界址竟与争地形状吻合。元世木惊得起身,见他双目灼亮如昔,恍如当年蒋府宴上,那个挥毫泼墨指点江山的少年才俊。

次日晨,元世木亲自端来新砚,墨汁里浮着淡淡檀香:“从今日起,你专理文书库房。”

蒋琅抬头,眼底屈辱与狂喜交织——那砚台,是蒋家落魄前赠予宾客的旧物。如今砚身洗去了尘垢,如他即将重获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