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心动的信号(1 / 2)

这几日,夏芷澜每天都早早去秘书监上班——虽然不用像现在社畜那般打卡刷脸,但她终于也找到了一点人生的意义:人不能太闲!曾夫子也不像以前那样对她爱理不理,与她讲起秘书监的众多细则和旧闻,她终于对大周的文化教育工作有了清晰的了解。

如同自己在现代读过的史书一样,大周的教育特权已被贵族所垄断,普通人根本接受不到完整的文化教育。在这个世界,95%的人都是文盲,听曾夫子说老夏的爷爷,也就是高宗文皇帝夏大悟,曾试图举行科考取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平民教育,结果遇到贵族们的巨大阻力,教育改革最终也不了了之,此事也成为高宗去世前的意难平之一。到了老夏的父亲继位,因为需要贵族们的支持,所以教育改革也没有再推。但他也曾多次和曾夫子提起,一定要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回朝廷,将受教育权利还给天下百姓。

看来皇上也看出来了贵族们权力太大,夏芷澜说道:“一旦世家权臣控制文化教育,掌握选拔人才的特权,很容易培养自己的势力,形成门阀,最终架空皇权,引发朝局不稳,必然导致社会动荡……”她都不想再说下去了,远的不提,司马代曹的历史教训就在眼前。每一次朝代更迭,引发的兵灾人祸,受伤的永远是老百姓。

曾夫子黯然道:“难得五殿下看得清局势,心系着苍生,只是削弱贵族权力并非一朝一夕,朝堂各方势力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皇上不是不想,只是不能。”

“曾夫子,你可有对策?”

“殿下,此事说来话长,去年我曾按皇上授意写过一份《九品中正制补遗》,将我朝教育办学、人才考察和选拔制度的弊端做了梳理,列举了对应的改革措施”,曾夫子叹道:“只是在讨论环节,就遭遇各州大中正的反对,此议案只能束之高阁,无人再提了。”

“可否借我一阅?”

曾夫子从楼上取来一份卷宗,细细擦去灰尘,递与五皇子。

两人边看边讨论,夏芷澜心中暗暗佩服曾夫子的智慧,作为一个古代女性,她的学识、思想、眼界、格局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独立女性之鼻祖!两人偶尔交流间,彼此眼神中闪烁着无需言语便能读懂的光芒。曾夫子的眼眸里满是温暖的春意,仿佛藏着无数关于她们共同回忆的小秘密;而夏芷澜则以同样柔和坚定的目光回应,眼底流露出深深的信赖与感激。

“如果回现代,她一定能成为我最好的朋友和闺蜜。”夏芷澜心道。

在这不经意且漫长的交流中,时间仿佛凝固,周围的一切喧嚣都悄然远去。她们的眼神交汇,就像是两颗心紧紧相连,那份友谊已在彼此的目光中熠熠生辉,温暖而明亮。不觉间已日落西山夜色将至,夏芷澜站起身,伸了个长长的懒腰,突然间想到旁边还有一个人,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抱歉,失态了……”

曾夫子强忍住笑意,道:“殿下真性情,无须介怀。”

夏芷澜走出阁楼,站在庭院中央,看着头顶一轮明月高悬,皎洁无瑕,宛如悬挂于夜空的明珠,静静地倾洒着柔和而清冷的光辉。这轮明月,无论古今,都是那般熟悉,那般引人遐想。望着月亮,她的思绪不禁飘向了远方,那遥远的现代世界,那些曾经的朋友、家人,以及那些平凡却温馨的日子。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夏芷澜不自觉吟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这时空交错的瞬间,她不禁心中感慨:“她既是古代的皇子,享受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与尊贵;又是来自未来的灵魂,心中装满了对现代文明的记忆与向往。这轮明月,成了连接她与两个世界之间的桥梁,让她在古老的宫廷中,也能找到一丝来自未来的慰藉。”

“好诗!”曾夫子的声音打破了这份沉浸式赏月:“殿下,此诗叫什么名字啊?”

“李白爷爷,得罪了,我又要借你一用了!”夏芷澜心中忏悔,嘴上说道:“夫子,我随口几句,谈不上是诗,待我斟酌几日,将此句补全再命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