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将收购摊挪到外边阴凉处,这么做既清净又能防止人浑水摸鱼。刚摆上没多久,就有人来了,“是这收蝎子吗?”来的是一个红脸汉子,手里拿着一个大玻璃罐头瓶。高东虎眼前一亮道:“是这,你把罐头瓶给我就行。”
‘大头’将蝎子倒入称重用的薄塑料瓶中,递了过来。高东虎拿秤一勾,“重二两三,一两5块收,11块5毛钱。”白小霞负责管钱,很快抽出一张大团结,一张一块、一张五毛钱递了过去。汉子拿到钱有些不敢置信,“真有这么多?”
“呵呵,王叔,我们这童叟无欺,一两蝎子五块钱,老村长在村委喇叭喊得,能有假吗?”刘宝林认得这王姓汉子笑着解释了一句。汉子激动点头道:“好,好,好,你们这群小娃确实仁义。明天我还去抓蝎。”
高东虎好奇问了句道:“王叔,你这蝎子哪儿抓的,比别人都多啊?”汉子不好意思道:“他们都在自家门前石沟缝里找,我之前去地里刨地时,在地垄里发现过不少,这回是在地垄里抓的。”应该是背阴面的地垄,被蝎子当成了巢穴。
汉子走后不久,陆续有人来卖蝎子。这回总量就上来了,你一两、我二两,最多的一位三两八,一问人家在山里从早上六点跑到下午六点抓的,中午就啃了个干馒头。手里拿着卖蝎换来的‘19块钱’兴奋道:“跑一天能赚19块钱,比外面打工都强。你们明天还收吧?”
“收,这几天我们都收。”得到肯定答复的中年兴奋不已,“行,明天我再去抓。”说完便匆匆回家了,就中午吃了一个干馒头早饿了。
不到六点,他们就收满了一只八升小桶,一斤五两的样子。六点后是卖蝎高峰期,人们都想趁着最后时间前多抓点,以至六点二十排了一条长队,足有三四十号人。老村长本打算就看看,也被迫加入进来帮忙。有的维持秩序,有的称重,有的收蝎给钱……一番井然有序的忙乱中,两只八升小桶都满了。
眼看后面再没人来了,几人便把摊子撤回院里,老村长看着两只装满满当当的八升小桶道:“这些……该有个两三斤吧?”记账的小霞飞快报出准确数字,“三斤三两半。”
老村长惊道:“一斤50块钱,那你们这一小会儿就给出去167块5?”这可不是个小数字,顶得上十二三个小工干一天的工资了。
高东虎笑道:“来卖蝎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平均下里也就一两块钱,有些人卖的蝎子还是一家几口人一起抓的,那就更少了。”这么一算,确实不多,也更能让人接受。
老村长还是感慨道:“总之,你这是实打实为人们创收了,多劳多得,少劳少的,我看有些人赚的不比在外面打工少。”最多的那位‘三两八’,足足收了19块钱,快赶得上一个大工的工钱了。
中途收蝎的时候,‘大头’就提前回来做饭,这会饭也好了。“炳生爷,留下一起吃碗凉粉吧!还有炖的‘兔肉’,大肉包子。”高东虎招呼着。
郭炳生却连连摆手:“不不不,你们几个小年轻吃吧,我村委还有事,先走了。”从饥饿年代过来的人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到饭点必须走人,因为他们更懂得粮食来之不易道理。几人轮番上阵愣是没留住这老人,高东虎没办法跑回屋拿了十包花茶,一路追上大步走的老村长,“炳生爷,饭不吃,茶包总得带上吧?这可是咱早说好的。”
“哈哈,行,茶我就收了。东虎好好干,爷爷看好你。”
“肯定的。”高东虎咧嘴一笑。老人头也没回从他摆了摆手,大踏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