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找到昨天下套区域,高东虎指着几处明显标识道:“你们看,我下套时一般会找一个统一标的,比如这株分叉的老树。有了标的,可以是纵横一条线,也可以东南西北任一方向,总之,找到按你们自己的习惯来,最后收套时便不会出现丢套的情况。”往前不到三丈远,就见到了第一只‘兔子套’,“喏,这就是做好标的的重要性了。”
‘大头’和刘宝林俱是点头,如果没有分叉的老树指引,想从偌大的‘东坪凹’找到这么一处地方,千难万难。‘空套’也有教学价值,高东虎指着地上的‘兔子套’道:“你们仔细看,想一想,为何我要把套下在这里,又为什么是这个坡度,包括‘铁丝套’的弯曲程度……”
刘宝林率先指着前方不远处的粪便,还有被压弯的草丛道:“这里有‘兔子’走过的痕迹,而且看样子走了不止一次,所以把‘套’下在这,有很大概率能抓到‘兔子’。”
‘大头’丈量了一下‘铁丝套’高度,“这好像跟‘兔子’平时蹦跳高度相仿,铁圈往里倾斜……是方便套中?”
“多出的铁丝用杂草覆盖,是为了隐蔽?”
“铁丝套设在‘兔子’必经之路,是方便抓捕。”
两人总结出更多细节。高东虎满意道:“你们说的都对,记住这些,待会自己下套用得着。”
“大头”和宝林很兴奋,接下来,每到一处‘下套’地方,高东虎都让他们先做分析,然后自己再巩固解析。草丛中一个套法,沙石上一个套法,洞穴口一套法……边走、边教、边学,不知不觉中两人便掌握了很多东西。
就在他们来到下一处地点时,“啊!中套了……”刘宝林发出一声惊呼,只见随手拨开的草丛中,一只尺许长的大灰兔身体僵直倒在地上,脖子上的铁丝套被崩的笔直。高东虎笑了,要一直没有中套的兔子,这教学还真不好进行了。
他没去解兔子,而是让两人仔细观察地形地貌,进一步深化所学。
‘大头’和‘刘宝林’见到实物后学习兴致高涨,立马便围绕四面总结出十数处要点。“东虎,我算服了,你不仅做饭厉害,捕兔也是一等一高手,我觉得别说咱们村,整个县里也没人比得过你。”
“是哩。虎子哥就是厉害。”
“哈哈,夸张了哈,专业的捕兔人肯定比我厉害,我就掌握点小知识。”
“你这小知识,就够别人学一辈子了啊!”刘宝林一脸感慨,同样上的高中,也不知这家伙从哪学的这些东西。
高东虎上前剪断‘铁丝套’,将铁丝从兔脖子上取下,提醒道:“死兔怎么都好说,要是遇到活兔可就要小心了,兔子急了会咬人可不是一句空话,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将它拍晕。想抓活的……有机会我再给你们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