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第二块秧田里,我们采用了一种不同的方法,将稻谷种在竹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竹子绿欲滴。
综合起来看,我们原本种下的 150 颗稻谷,如今已经长出了 100 颗秧苗,这个成绩实在是令人振奋!
面对这样的成果,我们倍受鼓舞,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对秧苗的呵护中。
几乎每天,我们都会前往秧苗田,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及时浇水、施肥,确保每一棵秧苗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
大约一个月后,秧苗们已经长大到可以移栽的程度。
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从秧苗田中拔出,然后移栽到更大的水田里。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我们的紫禁城时,水田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变成了一片碧绿的翡翠海。
新插的秧苗在晨光的映照下,舒展着它们那嫩剑般的叶片,叶尖上垂着的露珠,在朝阳的照耀下折射出细碎的金光,宛如无数颗小星星在碧波中跳跃。
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使得这片翡翠海更显灵动和生机。
稻秆虽还纤细,却透着股向上的韧劲,每一株都笔直挺立,像是列队接受检阅的御林军。
半月过后,稻穗悄然抽出,起初只是裹着青纱的小穗头,渐渐缀满珍珠般的谷粒。
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茎秆,在风中此起彼伏地涌动,沙沙声里裹着清甜的稻香,引得路过的小宫女们驻足深嗅。
待到夕阳西下,整片稻田宛如鎏金的绸缎,低垂的稻穗泛着琥珀光泽。
连穿梭其间的麻雀都沾了满身金粉,扑棱棱振翅时抖落细碎的光斑,把水田装点得如梦似幻。
经过四个月成长,整片稻田宛如被御窑工匠泼洒了赤金釉料。
沉甸甸的稻穗垂成饱满的弧线,每一粒谷粒都裹着琥珀色的光晕,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光芒,仿佛千万颗熔金在碧波中荡漾。
风过时,稻浪翻涌如潮水,沙沙声响里裹挟着醇厚的稻香,混着草木灰滋养出的泥土芬芳,直往人鼻腔里钻。
熟透的稻穗压得茎秆微微颤动,偶有谷粒簌簌坠落,在水田淤泥上砸出细小涟漪。
几只花斑麻雀试探着落在穗尖,却被沉甸甸的稻穗晃得扑棱乱飞。
那些沾着晨露、吸饱了日月光华的稻穗,正等待着完成这场庄重的丰收礼。
到了收割的季节,我们早就按耐不住了,三个人天还没亮,就来到水田里。
一般来说,常规水稻品种每穗粒数在100 - 300粒左右,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每穗粒数可能达到300粒以上。
假设每颗稻谷种子发育成的稻穗平均有200粒稻谷,那么100颗稻谷种子理论上可收获粒稻谷。
通常情况下,1000粒稻谷的重量约为25 - 30克。
按此计算,粒稻谷大约重500 - 600克。
也就是说我们第一季种下去的150颗种子,长出了100颗秧苗,收割2万颗稻谷,大概一斤的稻谷。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我们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继续乘胜追击。
这一次我们留下一百颗种子,犹如留下了一百颗希望的火种,其他的则如天女散花般全部种了下去。
热带气候真是得天独厚,没有冬季的羁绊,我们可以马不停蹄地继续种植。
尽管时间来到了十一月,可是水田的秧苗却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大概到了我们中国人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时候,我们又将迎来一季丰收的喜悦。
这一次我们收获了几百斤沉甸甸的稻谷。
有了稻谷,如何脱去稻谷壳,却成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好在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深知我的爷爷辈们,他们都用那古老而又神奇的石碾来脱壳。
我们寻觅到一块表面平整、中间略凹的石头,宛如一个天然的石臼,再找来一根坚硬无比、粗细恰到好处的木棍或石头,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杖。
将稻谷轻轻放入石臼中,用杵臼如行云流水般反复舂捣、研磨,仿佛在演绎一场华丽的舞蹈,使稻谷的外壳如雪花般纷纷脱落,通过不断地舂捣和翻动,稻谷逐渐被碾成了糙米。
为了得到更加细腻的白米,可以在糙米的基础上继续舂捣,仿佛是在雕琢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去除部分米糠。
在我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下,终于,我们得到了一袋如珍珠般白胖胖的香米。
我们用这香米精心制作成了我们春节的礼物,仿佛是一份来自大自然的珍贵馈赠!